附录1 常用的设计原则
7±2原则
由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它会将复杂信息划分成块和小的单元。根据乔治A米勒(George A.Miller)的研究,人类短期记忆一般一次只能记住5~9个事物,因此在需要用户记忆的内容项不应该超过7个。这一事实经常被用来作为限制导航菜单选项在7个以内的论据,但由于导航项主要通过辨识而非记忆,因此这个原则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2秒原则
即用户没有必要对某些系统响应等待2秒以上的时间,比如应用程序转换和开始的响应时间。选择2秒有点武断,但确是一个合理的数量级。可靠的原则就是:用户等待时间越少,用户体验越好。
提示:在4.6.2节中已经提到过这个时间的选择,具体可参考前面部分内容。
3次点击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如果用户在3次点击中无法找到信息和完成网站功能时,用户就会停止使用这个网站。换句话说,这个原则强调明确的导航,逻辑架构和后续站点的层次结构。在有些情况下,多增加一次点击操作就可能流失一半用户,但大多数情况下,点击的次数是无关紧要的;如果用户总是能知道他们现在在哪儿,他们去过哪儿,且在网站上感觉有完全的掌握权的话,用户应该可以接受更多的点击次数。
80/20原则(帕累托原则)
80%的结果是由20%的主要原因造成的,因此帕累托原则又称80/20原则。这是商业中的基本经验法则(“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但也可以应用于设计和可用性。举例来说,需要花80%的时间去优化最重要的20%的常用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时间和人力等达到最优的效果。
费茨定律
由保罗・费茨(Paul Fitts)发表于1954年,费茨定律模拟了人类活动,以目标距离和目标规模大小为函数,预测了迅速移动到目标区所需时间。该定律通常应用到鼠标的移动,访客就必须从A点移动到B点。例如,通过增加目标大小、减少移动距离来达到缩短移动时间的效果。
倒金字塔
倒金字塔是一种在文章开头表达总结文字的写作风格。这种方式使用了新闻业中著名的“瀑布效应”,新闻作者试图让他们的读者即时知道他们的报道的主题。文章以总结开头,接着是关键点,最后是那些次要的细节,如背景资料。由于网络用户需要即时的满足,这种倒金字塔写作风格,对于网络写作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足够好”
网络用户不喜欢用最佳方式找到他们寻找的信息。他们对最合理和最健全的解决问题方案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永远扫描他们认为“足够好”的快速解决方案。在网络中,这种方式准确地描述了用户的满意度:即使在长远看来其他一些替代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用户仍然会使用一个“足够好”的方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