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的力量

本书包含人类效能的许多原则,是基本而首要的,可永葆成功与幸福,放之四海皆准,不过,我们必须先了解人类的思维定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定式的转换,才能真正理解这七个习惯。

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论与个人魅力论就是两种典型的社会思维定式。“思维定式(Paradigm)”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假设你想去芝加哥中心区的某个地方,地图本应该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印刷问题,你得到了一张标注为芝加哥,实际上却是底特律的地图。你能想象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吗?

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是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地思考,但你仍然到不了正确的地点。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抱着积极的态度,不管到了哪里你都高兴。但关键是,你还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皆源自这种假定,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现在来做一个智力和情感的小测验,请花几秒钟观察下面的图1-1和图1-2,并仔细描述所看到的形象。

思维定式的力量 - 图1

图1-1

思维定式的力量 - 图2

图1-2

你是否看到了一位女士?她的年龄大约多少?长相如何?衣着如何?身份又如何?

或许你认为这位女士是个可爱的摩登女郎,鼻子小巧,时尚靓丽。

如果我说你看走眼了,这位女士已经六七十岁,而且面带愁容,绝非模特儿,或许过马路时还需要你扶她一把,你会有何反应?

如果我们能面对面地讨论,就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画像的样子,直到对方也看到了自己所看到的。

但是不行,所以只好请你看图1-3,并将它与图1-2对照。现在你能看到老妇人了吗?一定要看到才能继续往下读,这很重要。

思维定式的力量 - 图3

图1-3

多年以前我在哈佛商学院就读时,首次知道这个实验。当年那位教授想借此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确。这不属逻辑范畴,而是心理问题。

教授首先把两叠卡片分发给教室两边的同学,其中一叠是图1-1的少妇像,另一叠是图1-3的老妇像。他给我们10秒钟仔细看这些卡片,然后收回。接着用投影仪给我们看综合了二者特点的画像,即图1-2,并要求全班都来描述。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先前看到老妇像的同学,也都认为这是位老妇人。

这时教授请一边的同学向另一边的同学讲述他所看到的并说明理由,双方各执己见:

“别开玩笑,我看她不超过20岁,怎么可能是个老太婆?”

“你才开玩笑,她少说也有70岁了。”

“她这么年轻、漂亮又可爱,我都想约会她了。”

“可爱?她是个丑老太婆。”

你一言,我一语,双方始终争执不下,不肯服输。大多数人都早就知道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不愿意承认。只有少数同学从一开始就换了一个角度来观察画像。

正当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有位同学走上前去,指着画像上的一条线说:“这是少妇戴的项链。”另一位马上反驳:“不,这是老妇人的嘴。”就这样,大家开始逐一讨论画中的细节,在冷静而详细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渐渐看到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但只要把视线移开一下,再回头看时还是会认为那是自己最初看到的样子,即当时在10秒钟之内看到的形象。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常常借用这个有关感知的实验,因为它能使我们对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首先,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连10秒钟都能产生如此这般的影响,更何况一生中的条件作用呢?家庭、学校、教堂、单位、朋友、同事以及流行思潮(如个人魅力论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口向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的地图。

其次,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以图1-2为例,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位少妇,自然想不到扶她过街,因为你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必定出自你对她的看法。

由此就凸显了个人魅力论的一个基本缺陷,即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定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这个实验还让我们体会到思维定式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这并不是说没有事实存在。在实验中,起初看到不同图像的人,在图1-2中都看到了同样的白底黑线条,这是他们共同承认的事实。只不过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地图或者假定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测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