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行动
七个习惯是提高效能的习惯。真正的效能基于符合自然规律的永恒不变的原则。
——史蒂芬·柯维
理解七个习惯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看它们的对立面。以下图表将高效能人士与低效能人士作了对比。
高效能人士 | 低效能人士 |
习惯1 | |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 消极被动。消极的人不愿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受到周围环境、自己的过去和他人的拖累。他们不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人。 |
习惯2 | |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 不定目标就行动。他们缺乏个人愿景,没有目标。他们不思考生活的意义,也不愿制定使命宣言。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社会流行的、而不是自己选择的价值观。 |
习惯3 | |
要事第一。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最珍视的原则。 | 不重要的事先做。他们总是在应付各种危机。他们之所以无法关注最重要的事务,是因为他们总是纠缠于周围环境、过去的事情或人间是非。他们陷入成堆的琐事,被紧迫的事务弄得团团转。 |
习惯4 | |
双赢思维。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感情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 非赢即输。他们抱的是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是一场零和游戏。他们不善与他人沟通,总是从感情账户提款,结果是时时提防他人,陷入对抗的心理。 |
习惯5 | |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 先寻求别人的理解。他们并未理解对方就先讲述自己的观点,完全基于自己的经验或动机。他们不先对问题做出诊断就盲目开出处方。 |
习惯6 | |
统合综效。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第三变通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贺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11,111,或者更多。 | 妥协、争斗或逃避。低效能人士相信总体小于部分之和。他们试图在自己的形象中克隆他人。他们把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看作威胁。 |
习惯7 | |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高效能人士不断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加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 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低效能人士没有自我更新、自我改善的规划,最终失去了过去所拥有的锋利刀刃(竞争力)。 |
1)在七个习惯上给自己评分
这个评估能帮你了解自己在实践七个习惯方面的现状。为了了解自己的进步,你可以在读完本书后重新进行一次评估。
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每句话,利用自己的最佳判断,圈出标识自己在每个习惯方面做得如何的数字(1表示极差,而6表示杰出)。
2)图解你在七个习惯上的效能
计算出每个习惯的总分后,在下面表格中相应于你的得分处圈出你的位置,并计算出七个习惯的总分。总分越高,你的生活与七个习惯的一致性越高。
3)你的习惯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有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
请列出你的两个习惯,一个好习惯,一个坏习惯。并写出关联于这两个习惯的知识、技巧和意愿。
习惯有巨大的引力——比大多数人认识到的或愿意承认的还要大。打破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而且一般还会涉及生活的重大变化。
看看你写下的坏习惯。你愿意为了打破这个坏习惯做出一切必要的努力吗?若是,请写下三件为了打破这个习惯你将着手做的事情。请记录下你的进步过程。
1.__
2.__
3.__
看一下图2-2七个习惯模型,你位于何处?花几分钟记录下你的现状及其原因。你的什么行为和态度让你处于目前这种状况?你开始看到自己最需要在哪方面做出努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