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本书的其余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又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但是如果你甘于被动,就会受制于人,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
我曾经参加过某行业的每季业绩检讨会,当时正值经济衰退,那一行所受的打击更甚。因此会议一开始,各厂商的士气都很低落。
第一天的主题是该行业的现况。大家表示,不得不裁掉熟识的员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结果会后,每个人都比会前还要灰心。
第二天讨论该行业的未来,主题围绕着日后左右其发展的因素。议程结束时,沮丧的气氛又深一层,人人都认为事情还会更加恶化。
到了第三天,大家决定换个角度,着重于积极主动的做法:“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何策略与计划?如何主动出击?”于是早上商讨加强管理与降低成本,下午则筹划如何开拓市场。以脑力激荡方式,找出若干实际可行的途径,再认真讨论。结果为期3天的会议结束时,人人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
这次会议的结论是:
一、本行业现状并不好,可以预测短期内还会更恶化。
二、但我们可以采取正确的对策,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这个行业的状况会比过去都好。
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
包括企业、家庭和各级社会团体在内的任何组织都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将其与创造力结合起来,在内部营造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必坐等上苍的恩赐,而是通过集思广益,主动培育团体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