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而增广见闻。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至于完全矛盾的两种意见同时成立,是否合乎逻辑?问题不在于逻辑,而是心理使然。有些矛盾的确可以并存,前面所提到有关妇女画像的测验已充分证明,同一景象会引起互相矛盾的诠释,而且都言之成理。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个别差异的重要性从教育家里维斯(R. H. Reeves)的著名寓言《动物学校》中可见一斑: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校方订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技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他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他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他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他们先把子女交给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