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行事由内而外,尘世行事由外而内;尘世让世人摆脱贫穷,耶稣则先让世人摆脱内心的贫穷,然后由他们自己摆脱贫穷;尘世通过改变环境来造就人,耶稣则通过改变人来造就环境;尘世塑造人的行为,而耶稣改变人的本质。

    ——埃兹拉·塔夫脱·本森(Ezra Taft Benson)

    美国前农业部部长

    我想讲述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因为其中体现了本书的精髓,而且希望大家借此体会其中蕴含的基本原则。

    若干年前,为了安心写作,我带着全家离开自己从教的大学,去夏威夷休假,在瓦胡岛北岸的拉耶住了整整一年。

    每天在海滩上晨跑后,我们就把两个还光着脚,穿着短裤的孩子送到学校,而我则到甘蔗地旁边一所僻静的房子里写作,那是我的办公室,美丽而且静谧——没有电话,不用开会。

    这间办公室在一所学院旁。一天,我在学院图书馆的书架间漫步,一本特别的书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段文字让我彻底改变了余生。

    我反复玩味这段文字,它主要阐释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这个理念在我头脑中产生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虽然一直接受着自我决定论的教育,这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仍让我感到一股全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我觉得它像是一个素未谋面的新事物,引发了我内心的革命,而且恰逢其时。

    在反思中,这句话开始对我的生活模式产生了影响。我仿佛跳出了自己的角色,成了一个旁观者,身处那段距离中来观察源自外界的刺激。我可以选择甚至改变回应的方式,还可以选择成为或者至少影响这种刺激。这种内在的自由感令我狂喜。

    此后不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这种“革命性”理念的作用,我和桑德拉开始进行深入交流。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就骑着摩托车去接她,带上两个学龄前的孩子——一个坐在我们之间,另一个坐在我的左腿上,穿过我办公室旁边的甘蔗地。我们就这样慢慢骑着,除了谈话什么都不做。

    路上车很少,而且摩托车声音很小,我们都能清楚地听到彼此说话。最后我们总会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海滩,停下车,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野餐。

    沙滩和岛上的小河彻底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和桑德拉可以不受干扰地继续交谈。我们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深入交流,这样坚持了一年后,我们之间形成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信任。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讨论各种有趣的话题——人、理念、事件、子女、我的写作、我们的家人、未来的计划等等。但是,随着交流的逐步深入,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内心世界的问题——我们的成长经历、行为模式、感受和自我怀疑。在全心交流的同时,我们还会审视交流的情况以及各自的表现。我们用新颖而有趣的方式利用刺激与回应之间的那段距离,思考自己如何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探险,发现其刺激程度远远超过了外部世界的任何探险,而且更精彩,更有趣,更引人入胜,更加充满发现和感悟。

    这个过程并非总是甜蜜而轻松,我们偶尔会触及一些敏感的神经,也有过一些痛苦的经历、尴尬的往事和自我解剖,让我们在敞开心扉的同时,也更容易受伤。然而,我们发现,其实多年来两个人都一直盼望着能就这些事情好好聊聊,至于那些敏感问题,在经过双方的深入探讨和解决后,我们都能感到伤口渐渐愈合。

    从一开始,我们就极力互相支持、鼓励和体谅,这让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探索彼此的内心世界,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滋养。

    我们逐渐有了两项心照不宣的基本规则。一是“不要刨根问底”:无论哪个人露出了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另一人都不得追根究底,而是要尽力体谅对方,否则就显得太过咄咄逼人、霸道和刻板。因此尽管我们心里很渴望尽可能多地了解,还是渐渐认识到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来让双方倾吐心事。

    二是在话题过于尖锐或痛苦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打住,晚些时候或者等到第二天再说,直到当事人愿意再次开口。

    这种交流最艰难也最有成效的时刻,就是在两个人的脆弱相互触碰之时。由于主观情绪作怪,我们可能会发现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已不复存在,不祥的感觉开始露头,好在我们之间存在着默契和共同的愿望:时刻准备在曾经中断的地方重新开始,重新面对这些问题,直至解开彼此的心结。

    这些困境的出现与我的性格倾向有关。我父亲是个非常孤僻的人,他内向而谨慎。而我母亲则一直很外向、坦诚和率真。我发现自己同时具有这两种倾向:当缺乏安全感时,我往往就会变得像父亲那样孤僻,小心地观望着外面的世界。

    桑德拉更像我母亲,她擅长交际,真诚而率真。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觉得她的坦诚有欠体统,她则觉得我的拘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交来说都是一种“机能障碍”,譬如,我对他人的感受经常无动于衷。在深入交流中,我们谈到了这些和其他许多问题。我开始欣赏并珍惜桑德拉的智慧和洞察力,她让我变得更加坦诚和敏锐,更具奉献精神和交际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多年,那就是桑德拉固执的偏好。她似乎对某品牌电器有一种我绝对无法理解的痴迷,她从来不考虑购买其他牌子的电器。即使在我们经济尚很拮据的时候,她还是坚持要驱车50英里到“大城市”去购买该品牌的电器。

    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所幸只有购买家电时才会出现这种局面,但是每次出现都是一种“刺激”,会引发激烈的“回应”。就像一个导火索,能让我联想起各种烦心事,引发一系列不愉快的感受。

    我通常会逃避,再次表现出“机能障碍”般的孤僻行为。我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搁置它,否则我一定会失控,口不择言,而每次出言不逊后,我都要再回去道歉。

    她对这个品牌的痴迷还并不是困扰我的最大问题,她为这个品牌辩护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才真的让我难以接受。如果她干脆承认自己的做法缺乏理性,完全是感情用事,我大概还能容忍,但是她却一再辩解,实在让我烦心。

    早春的一天,我们谈到了这个话题。此前的所有交流已经为这次谈话奠定了基础,基本规则也已经确立:一是不要刨根问底,二是如果一方或双方感到痛苦就搁置话题。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们没有去海滩,而是一直在甘蔗地里兜风,大概是因为我们不想彼此对视吧,毕竟这个问题牵扯到太多心理矛盾和不愉快的感受。尽管这个问题已经潜藏了许久,但还没有严重到导致关系破裂的程度,但当我们试图营造一种美好而和睦的关系时,任何导致分裂的问题都不容忽视。

    这次沟通的效果是惊人的,这是真正的统合综效。桑德拉好像是第一次思索自己痴迷于这个品牌的原因,她谈到了自己的父亲,说他曾经在中学担任了多年的历史教师,后来为了糊口,进入了家电行业。经济衰退使他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而没有濒临破产的唯一原因就是那个品牌的公司允许他赊账进货。

    桑德拉和父亲的感情无比深厚,劳累一天的父亲一回到家里,就会躺在沙发上,而桑德拉则为他按摩双脚,给他唱歌,两个人每天都沉醉于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多年。每当这时候,父亲就会对桑德拉坦言他在生意上的烦恼,并告诉她幸亏那家公司允许他赊账进货,他才得以渡过难关,为此他对这家公司十分感激。

    父女之间的这种交流自然而率直,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难以想象的。在那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任何心里戒备都不会存在,因此父亲的话在桑德拉的潜意识里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她原本或许已经忘记了这一切,直到我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进行沟通的那一刻,往事就自然而然地重现。

    我逐渐意识到,桑德拉所谈论的不是电器,而是自己的父亲,她在谈论一种忠诚——对于父亲的愿望的忠诚。

    那次谈话让我们热泪盈眶,不只是因为这些新发现,还因为我们更加尊重彼此了。我们发现,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如果只看表面,而没有挖掘深层的敏感问题,无异于在践踏对方心中的圣土。

    在夏威夷的那段日子让我们收获颇丰,交流变得卓有成效,我们几乎能够瞬间理解彼此的想法。离开那里时,我们决心将这种实践进行到底。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们仍然定期骑着本田车出行,如果天气不好就开车,目的就是交谈。我们认为爱情保鲜的秘诀就是交谈,特别是讨论彼此的感受。我们尝试每天都交流数次,即使当我奔波在外时也不例外,那让我感到快乐、安全和珍惜,就像是回到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