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的产能
一切正确原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书提到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包括家庭在内的团体。
如果一个团体的成员在利用物质资产时,不遵守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便会降低整个团体的效能,最终导致鹅的死亡。
举例来说,某人负责管理一部机器,时值公司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升迁机会多多,他急于讨好领导,于是让机器日夜不停地极速运转,却从不维修保养,结果产量大幅提高,成本下降,利润激增。很快他就获得了晋升,得到了金蛋。
但是接替他职位的那个人得到的却是一只生病的鹅,它需要更多休息和保养。结果成本飞涨,利润剧降,这些损失自然会算到接替者的账上,而不是那个破坏了资产的前任,因为会计账簿上只会列出产量、成本与利润。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对于一个团体运用人力资产——顾客与员工来说更为重要。
有一家以蛤蜊浓汤叫座的餐厅,每天午餐时间都高朋满座。后来餐厅转手,唯利是图的新老板开始在浓汤中掺水,第一个月的确大发横财,因为成本降低,顾客却没少。但是渐渐地顾客不再上当,失去了顾客信任的餐厅终于门可罗雀。此时老板使尽浑身解数,妄图收复失地,只可惜他已经失去了宝贵的资产——顾客的信任,会生金蛋的鹅已不复存在。
有些公司一方面大谈顾客至上,另一方面却完全忽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告诉我们:你希望员工如何对待顾客,就要如何对待员工。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可以买到员工的身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有人问我:“怎样对付那些懒散、不称职的员工?”一位仁兄回答:“投几颗手榴弹!”有几个人颇附和这种大男子气的主张——“不好好干就走人”。
接着又有一个人问:“谁来收拾残局呢?”
“不会有残局。”
“那你怎么不这样对待顾客呢?‘不想买就滚蛋!’”
“那怎么行呢?”
“那这样对待员工就行吗?”
“因为他们是我雇来的。”
“原来如此。请问你的员工是否忠心耿耿?是否勤奋工作?人员流动率如何?”
“开什么玩笑?现在根本找不到得力助手,人人都想请假、兼职、跳槽,对公司毫不在乎。”
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短期的盈利底线固然重要,但却不应凌驾一切之上。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或破裂的人际关系。而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每天长跑三四个小时的人,宣称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却不知大好时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书,不肯生产的人,坐享别人的金蛋,自己永远不敢面对现实。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了多收获几枚金蛋而废寝忘食地工作,结果弄得精疲力尽,无法继续工作?其实若能好好睡一觉,那么第二天就会精力充沛,完成更多的工作,更好地迎接这一天的挑战。
再比如,你强迫别人按你的意志行事,结果却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空洞无物;反过来,如果你能用时用心经营人际关系,就能赢得信任与合作,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