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影响圈

令人鼓舞的是,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这就像一个化学方程式,改变其中的某一部分,其结果就会跟着改变。

几年前我曾为一家公司提供服务,其总裁被公认为精力旺盛,目光敏锐,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而且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他在管理方面却独断专行,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就好像他们毫无判断能力一样。

这几乎让所有主管人心涣散,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他们的抱怨不但言之有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确实在为公司着想,但实际上他们没完没了的抱怨无非是在以上司的缺点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有一位主管说:“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下了一通完全不同的指示,几句话就把我这几个月的所有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啊?”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再熬6年吗?”

“不知道,不过他这种人大概是不会主动退休的。”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份与这位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被命令行事,唯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会被征询:“你的意见如何?”——他的影响圈扩大了。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

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胆大妄为、滋事挑衅或目中无人,其实不然,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圣雄甘地就曾受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随声附和,和他们一起谴责大英帝国对印度人民的奴役,而是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点滴做起,一步步扩大了在劳苦大众中的影响,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他一介布衣,却凭着热忱和勇气,通过绝食抗议和道德说服的途径使英国人屈服,让三亿人民摆脱了殖民统治,由此充分显现了他能将影响圈扩大到极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