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回话”的电子教科书
此类进展改变着教育书籍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写得不好的教科书比由于无趣而遭到搁置的小说更加有害,因为学生们可能会受到有缺陷的教材的影响而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们只需要打开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小学低年级课本,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字体、晦涩难懂的语言、脱离现实的古怪示例,就不难想象当时的儿童教育是怎样的一出悲喜剧。
当然,在今天,有学校审查委员会对大量教材进行审核。但是委员会的评估工作往往存在局限。他们可以检验内容的精确程度和偏误,并将之与公认的教学标准作对比,却缺少了解教材是否对学生有效的实证方法,同时也无从得知学生对书中特定部分的反馈情况。而这些正是有助于弥补教科书缺陷的要素。
与之相比,教科书出版商更希望获得来自电子书平台上的综合数据分析,包括有关学生如何应用他们的教材、其中哪些地方取悦了他们、哪些地方干扰了他们等方面的数据。作者无需强制读者作出反馈,只需要通过接收的手段,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书中的有效内容和无效内容。写作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手艺,因此有必要不断地加以完善。针对读者反馈的大数据分析,是完善写作的基础。
要使之成为现实,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罗里达州、犹他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允许州内学校在课堂中使用电子教科书。然而,即使电子书的销量已经逼近纸质书,在课堂中使用电子教科书的学校仅占全美学校的5%。
尽管如此,潜在的收益是巨大的。吴恩达教授的Coursera能够从数万名选修他的斯坦福课程的学生那里挖掘点击数据,从而实现课程的改善,那么教科书也同样可以“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在过去,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即从出版商到学生,而如今,信息的传递是双向进行的,我们的电子教科书会“回话”给教师。
相关信息不仅可用于既有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还可以通过实时分析,自动在某一时刻显示出适合学生特定需求的学习内容。这种技术被称为适应性学习,它正在引领教育进入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