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
迄今为止,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时围坐在一起,教师也不再严格地站在最前方;学生们参与小组合作,并且被鼓励要向彼此学习;教师是亲切和友好的;在发达国家,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正在蔓延到学校中。
然而从某个重要的角度来看,学校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现代教育仍然类似于伴随着其发展的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学生们受到同样的对待、使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习题集。这不能称为个性化学习。正规教育的运行仍然近似于工厂里的装配生产线:教材相当于可替换的零件;教学——尽管在新颖性和教师的亲切度上倾注了最大的努力——就其本质而言,对所有学生的处理都是一成不变的;教与学都参照统一标准,基于平均值,而不顾个人的喜好、特质或需求。这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保持一致步伐,并在同一时间呈现完全一样的内容——传统教育迎合的是教师和系统的要求,而不是学生的利益。实际上,大多数正规学校的教育,在其设计之初考虑的是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比坐在前排的神童学得慢,但比教室后排的笨蛋学得快的虚构的学习群体。而现实中,并没有归属于这一类别的学生。《平均时代的终结》(Average Is Over)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宣称,我们现在拥有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定制事物的技术,不再需要服从过去的同质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