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个人数据,能否成为主要评估依据?
我们作为个人,不断地成长、发展、变化,而那些多年来全面收集的教育数据却始终保持不变。尽管我们可能成长为脾气最温和的人,但如果数据显示我们在过去的学生时代经历过一个性情激进的时期,那么未来的评估者还能从恰当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过往的数据吗?如果不能,我们将永远受制于我们的过去——即使它代表的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人,并且那个人的价值观和现在自己的已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了。不断回顾过时的个人数据,不仅是不公正的,还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想象一下,某个学生的活动记录被存储下来,并在25年后他找工作的时候被提供给未来的雇主,这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在今天,除了知名人士,对普通人过往记录的访问是极难实现的。然而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够常规性地访问这些普通人的信息。而且其中可能不只是类似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的相关数据的“快照”,还包括当事者学习生涯中相关进程的每一个碎片化记录,从病假天数和访问辅导员的次数,到阅读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Huckleberry Finn)的页数和在上面标示下划线的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