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D

    PEIR处理的是一些不是立即相关的数据,而YFD则刚好相反。YFD帮助用户跟踪每天日常对话的数据。和PEIR一样,YFD的目标是使得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更加明显。正是小的选择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视化可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回到之前提及的一个挑战。我们希望用户能够频繁地用Twitter对话,把个人的数据收集转为他们每天的Twitter日常习惯。数据收集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用户要跟踪他们自己的饮食或者睡眠习惯?可能有些人想要减肥是为了在异性面前可以更自信,或者是想获得更多的睡眠是为了不在办公桌上睡着。但是,可能有另一个用户想增加体重,因为她生病时体重减轻了,或者是她睡得太多,每天起床经常感觉有气无力。其他用户可能仅仅是好奇。很明显的一点是,无论其动机是什么,每个人对于个人数据收集都有他自己的理由。作为对用户的提醒,YFD重点突出了该动机,因为不论一个人正在尝试的饮食和睡眠系统如何,除非他们自身真正希望改变,否则人们是不会有变化的。注意图1-5的屏幕中间通过大号字显示的个人动机。

    需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每个跟踪页面的最上方显示了最近最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么做有以下目的:首先,每当用户发送一个Twitter消息数据,就会被更新,因此每当用户登录到YFD时,就可以看见自己的状态。其次,我们不希望用户使用起来,体验和Twitter本身差别太大,还是进一步使用户把YFD的Twi tter消息作为Twitter的日常习惯。最后,YFD的设计方案绝大部分是源于PEIR的经验。用户似乎期望的是基于时间的可视化,因此绝大多数的YFD可视化就是基于时间来呈现。

    有一个特例是对于感觉和情绪(felings and emotions)的跟踪(见图1-6)。正如每个人都会告诉你,情绪是无比复杂的。如何量化幸福、伤心或者焦虑?把情绪分解为图形和数字看起来是不对的,因此,我们采用有序的标签云图(srted tag cloud)取而代之。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感觉更有生命。出现频度更高的情绪比频度低的在呈现上字体格式更大。YFD跟踪器在开发的早期都是模块化的,但是我确实计划最终结合所有的跟踪器,把YFD当作用户生活的仪表盘。感觉跟踪器会在所有跟踪器的中间。最后,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由我们的感觉或者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感觉来驱动的。

    YFD - 图1

    图 1-5:人们为不同原因跟踪他们的体重和饮食。YFD把这些动机作为用户界面的焦点(见彩图4)

    YFD - 图2

    图 1-6:用户还可以跟踪他们的感觉。不像其他的YFD跟踪器,情绪页面不包含任何的图形图表。选择单词“云”(coud)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有生命的情感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