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根据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三个分散的手稿进行整理,并编辑而成的,它是马克思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内容的第一次尝试。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关系、共产主义思想作了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不仅在唯物史观的形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且也反映了马克思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整体研究,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初期的标志性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问世以来,虽然经历了诸多遭遇和磨难,但却磨灭不了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

    一、写作背景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于1844年5—8月写于法国巴黎,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到1932年才以现在的书名在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次全文发表。

    这部著作的写作背景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通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对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形成了这样的基本观点,即法的观念和国家的形式根植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之中——市民社会之中,从而明确了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的必要性

    《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马克思发现,仅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批判,不能解决问题。同时,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国家经济学批判大纲》,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概念,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于是,马克思决定通过政治经济学去解剖市民社会,从经济事实出发,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为此,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如斯密、李嘉图、萨伊、穆勒、斯卡尔培克、布阿吉尔贝尔、麦克康洛赫、特拉西等人的著作),并写了若干摘要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这些笔记遗留下来的部分内容,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初步成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