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识史的辩证法进一步证明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辩证法的集中体现。而哲学史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都进一步证明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说明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由于认识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人类认识发展史以及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必然呈现出一个近似于一串螺旋式的曲线。列宁以哲学史为例说明了人类认识史的发展,就是按照辩证法规律而辩证地发展的,而且人类对于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过程也是如此的。
应用辩证法观点来看待认识史、哲学史,并非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列宁在本文中,列举了黑格尔和福尔克曼,他们两人都把认识作为一串圆圈,但是他们还不可能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科学地总结认识史和哲学史。
列宁依据唯物辩证法,提出了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四个圆圈,用以说明哲学史发展的辩证过程。这四个圆圈是:
“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13]
从以上四个圆圈中,除了可以揭示出各个时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辩证法进程外,还可以从中看到整个哲学发展的辩证图景,说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与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一样,是遵照唯物辩证法的客观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着。
从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圆圈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到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再到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文艺复兴时代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圆圈,我们可以看到,从笛卡儿的唯理论到伽桑狄的经验论,再到斯宾诺莎的唯理论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近代哲学发展的第三个圆圈,我们可以看到,从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可知论,经过休谟和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再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的辩证发展过程。
最后,哲学发展中的第四个圆圈,是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经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论,之后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更高水平上哲学思想发展的辩证逻辑。
如果从哲学史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那么,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如赫拉克利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如霍尔巴赫)以及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从辩证法的发展史看,也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如赫拉克利特)、唯心辩证法(如黑格尔)以及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等)。这就说明:无论是唯物主义或是辩证法,都不是形而上学式的直线式前进,而是辩证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整个哲学发展史的发展,好似环绕着两个大问题(“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是怎样的”)而形成两个大圆圈。一个是: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另一个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