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重大成就,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因此,恩格斯从考察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重大成果来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第一,恩格斯考察了天文学的发展情况。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他把太阳系看作是某种物质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星云假说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星云假说把天体的起源和行星的最初运动归结为物质自身运动形成的;
二是星云假说认为物质运动的原因在事物内部,物质自身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是星云假说认为,天体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动力,不只是引力,而且还有天体内部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
恩格斯对康德的星云假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它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第二,地质学产生了。
地质学证明:“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现今的表面以及在这一表面上生存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6]英国地质学家赖尔(1797—1875)奠定了地质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三,物理学有了巨大的进步。
三个不同的人:德国青年医生迈尔(1814—1878)、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89)和英国科学家、律师格罗沃(1811—1896)几乎同时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严重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化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向形而上学自然观进行了攻击。
化学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之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有力地打击了认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绝对对立的形而上学自然观。
第五,在生物学中,两个伟大的理论即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是当时生物学中最辉煌的成就。
细胞学说表明,除了原生质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生命机体都是由简单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发展而形成的,从而证明了整个有机界的内在联系和统一,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造成了生物的不断进化,整个生物界都是某些机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长期发展的结果。
总之,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法化论这三大发现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可以揭示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最后,恩格斯指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联系和区别。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7]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是天才的直觉,带有猜测的性质,缺乏严格的自然科学做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实验为依据的严格科学的研究的结果,因而其形式更加明确得多。”[8]
此外,恩格斯在《导言》中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材料,论述了从原始星云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无限发展过程这两个问题,表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9]
[科学历史摘要]
这篇札记原来有九个片断,这里只节选了其中的三个片断。在这摘录的三个片断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以下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