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各种运动式中的表现

第一,在天体运动中的表现。恩格斯分析了行星环绕太阳所作的运动,指出:“一个太阳系的生存过程就表现为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排斥以热的形式放射到宇宙空间中去,因而在太阳系中,排斥就逐渐消失,而这样一来,吸引就越来越占优势。”[45]

第二,在地球上物体运动中的表现。恩格斯分析了地球上宏观物体的运动,指出:“在地球表面上的纯粹的机械运动中,我们所碰到的是重力即吸引占有决定性优势的情形,因而在这里运动的产生显示出两个阶段:首先是抵抗重力的作用,然后是让重力起作用。”[46]“这样一来,我们又有了以吸引为一方和以按相反方向发生的运动形式,即排斥的运动形式为另一方的相互作用。”[47]

第三,在分子运动中的表现。凝聚状态的物体的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分子之间既有分子力的相互作用,又有热运动。所谓热运动,就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的乱运动,它可以打破分子间的“静平衡”,使分子相互远离。

第四,在静电和磁的现象中,恩格斯指出有吸引和排斥的两极之分。

第五,在化学运动中,化合和分解是吸引和排斥在化学运动中的具体表现。恩格斯通过分析化合和分解这两种化学反应,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场合下,化合时放出运动,分解时必须导入运动。在这里,排斥通常也是过程的主动方面,即被赋予更多的运动或要求导入运动的方面,吸引则是过程的被动方面,是即造成运动过剩并放出运动的方面。”[48]

在分别考察了各种运动形式中的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后,恩格斯得出结论:“我们现在不再只有吸引和排斥这两种简单的基本形式,而有一大串从属形式,那种在吸引和排斥的对立中展开和收缩的包罗万象的运动的过程,就是在这些从属形式中进行的。……这些形式本身通过实际过程就证明它们是同一运动的不同形式,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互相转化。”[49]

[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

这部分札记大多数写于1873—1874年。原有二十个片断,这里只选了一个片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运动和平衡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首先指出运动和平衡是分不开的,什么地方出现运动,什么地方就有出现平衡的可能。

接着,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说明了静止、平衡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本质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质条件。”[50]没有静止、平衡就没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出现,当然也就没有生命。

往下,恩格斯分析了运动和平衡在太阳、地球、月球和有机体中的不同表现情况。

最后,恩格斯得出结论:“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51]

(五)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原理。这部分包括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这篇论文很可能是1876年6月写作的,没有完稿。

在这篇论文中,恩格斯深刻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论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