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数据治国
尽管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商业领域和体育运动领域的决策过程,但联邦政府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还仅仅处在一个开始的阶段。要实施“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我们不仅要使用新的技术、还要改变目前的决策过程。
然而,一旦打破这些障碍,我们将从中获益:政府将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负责,引导政府前进的将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
机遇就在眼前。我们现在需要具有远见的政治领袖立刻抓住这个机遇。01
——丹尼尔·埃斯蒂,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2007年4月
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年轻,但相信数据、使用数据,却有着深厚的传统。数据被视为科学的度量、知识的来源;没有数据,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策制定,都寸步难行。
爱德华·戴明(1900-1993)
在1947年之后开始加入日本的经济重建工作,他在统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贡献,被认为是日本创新、打造高质量产品的重要助推器,他因此被日本人视为对其经济崛起作出重要贡献的英雄。
1950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开始设立戴明奖;每年的颁奖典礼,国家电视台都现场直播,为年度盛事。图为戴明奖奖牌。
爱德华·戴明(Edwards Deming)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也是质量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二战结束后,他曾经旅居日本,帮助日本人开展战后重建,为日本的经济崛起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有一句名言说:
“我们信靠上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这句话在美国流传极广。
“我们信靠上帝”源于美国国歌,印在货币上不说,还是美国的国家箴言(National Motto)。作为一个宗教大国,美国有90%至92%的人都声称相信上帝。02“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这后半句把数据提到了和上帝相提并论的高度,这反映了美国人对于数据的无比推崇。
上帝,是极大、极高、极虚的神的化身;数据,是至小、至实、至真的逻辑单元。既信奉上帝,又推崇数据,这两者貌似对立,但却在美国大众的价值观中交融渗透,这也反映了美国人对于宗教和科学的复杂心情和矛盾态度。
可以想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美国人对于“上帝”的态度,可能会越来越纠结;而对“数据”,将会越来越“迷信”。
这种“迷信”,对联邦政府而言,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用数据来说话”的层次上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增加,各个政府部门都在尝试“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既务实管用、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