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俘虏”政府:数据背后的政经战争
对美国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经济活动。02
——卡尔文·柯立芝(1872-1933),第30任美国总统
其实,早在几十年以前,政府所发布数据的质量问题就备受瞩目、广受争议。这是因为,这些数据,往往都关系到行业管制标准的设定。
例如,单位牛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应该是多少?饮用水里能混杂多少含量的微量元素?新鲜蔬菜能带有多少指标的杀虫剂残留?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的尾气以及车间的通风条件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数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些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每一个都和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行业管制标准的数据,其大小多少,堪称一个产业的支点,至关重要。每一项新标准的发布、老标准的调整,即使只有零点零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一个行业的竞争、改变一个产业的布局。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标准紧一点就可能无利可图,松一点则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政府的管制,没有最好,就算有,晚一天宣布,企业也可能多赚个十万八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寸“数”寸金,就有人为此大动脑筋。
在华盛顿的国会山上、在宾夕法尼亚西北大道上,每天都穿梭着无数的说客。他们的任务,就是代表公司、企业和财团游说立法者和执法者,力争把大数变小、小数变无。英语的“说客”一词“lobbyist”,就是指受企业之托、在议会大厅的走道里伺机游说国会议员、焦急等待投票结果的人。
和其他性质的游说活动相比,这种围绕管制标准展开的游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敏感又激烈。长期以来,这种游说被美国社会称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永不停歇的管制战争”(Ceaseless Regulation War),也是新闻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这种“战争”,随着政府机构的膨胀、行政权力的扩大,近几十年来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1970年代,美国先后成立了环境保护局(EPA)、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等一批管制型的政府机构,这些机构颁布了大量的行业管制法规。根据联邦日志登记办公室(OFR)的统计,1970年,美国的《联邦管制法规全书》(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总共才54834页,1998年上升到134723页;2009年,又攀升到163333页。这期间,平均每年都要通过近3000项新的管制规定,以2009年为例,该年度通过的管制规定达3503项之多。
虽然联邦政府声称行业管制标准的制定,是以“健全的科学”(Sound Science)为基础的,所引用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也来源于权威的学术机构和期刊杂志,但产业界对层出不穷的管制规定还是怨声载道。
《联邦管制法规全书》的厚度变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联邦管制法规全书》的厚度成倍增长,这既表明了美国政府的管制职能不断加强、一步一步走向了大政府时代,也见证了一场又一场的管制战争。
产业界认为,科学发展无极限,再健全的方法也有瑕疵,再权威的机构也会犯错,政府其实无法确保它们所发布的数据和标准就是建立在“健全的科学”之上的。过多过严的产业管制将提高商品成本、降低工人工资、阻碍技术创新,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作为管制者,其管制活动本身也需要被管制,否则就会有滥定标准、滥用数据的可能和危险。
产业界因此要求:为了保证政府的管制权不会被滥用,企业必须能够对行业管制标准背后的数据质量进行质疑和挑战。
正是在197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出版了《管制的经济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政府俘虏理论”(Regulatory Capture Theory)。在考察了联邦政府层面、州政府层面很多个案例之后,斯蒂格勒断言,尽管政府总是号称他们在代表公共利益对产业界进行管制,但现实并非如此,产业界会通过种种手段来影响政府制定标准的过程,最终俘虏政府、左右监管标准的制定。他的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美国很多管制战争的起因、游说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
乔治·斯蒂格勒(1911-1991)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出生于移民家庭,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他主张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反对政府干预,是管制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图片来源:维基)
面对产业界的抱怨,80年代初,里根政府开始有所表示。里根是著名的共和党人,他倾向于支持产业界的意见。在他执政期间,他签发了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的机构,如果提出新的管制措施,必须在发布之前通过OMB和他的亲自审查。03这开创了总统亲自监控行政管制过程的先河,大大地拉长了行政管制法规出台的周期、限制了政府对商业的管制。
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主要区别
共和党从1854年建党以来,就一直强调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他们长期支持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管制。正因如此,共和党的候选人一般都会得到美国大财团的支持。
民主党成立于1791年,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更贴近农民、工人和移民,更注重全民福利、劳工权利和民权立法,也因此被称为“平民政党”。民主党强调平等、支持政府加强管制,其候选人多得到工会的支持。
到了1995年,共和党执掌了参众两院,在高涨的企业抱怨和游说态势之下,国会的共和党表示,要从立法的源头上“规治”政府的管制,解决好管制标准背后的数据质量问题。
这时候白宫的掌舵人,是民主党的克林顿。他当然知道,一旦要确保自己所发布数据的质量,无异于给自己的管制权套上一个“紧箍咒”,自缚手脚。此外,数据质量的高低,很难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判断。于是白宫对国会的要求采取了不置可否的态度。
2000年3月,共和党众议员爱默生(Jo Ann Emerson)又发函催促OMB制定新的措施,保证数据的质量。OMB的主任则再次强调没有必要增加新的措施,回信拒绝了这个要求。
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最终,国会的共和党还是把这个“紧箍咒”戴到了联邦政府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