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妥协:总统与草根的对决
防止公民犯下错误,这并不是我们政府的责任;但防止政府陷于错误,却恰恰正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10
——罗伯特·杰克逊(1892-1954),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司法部长
在斯隆强烈要求奥巴马公布商界巨子访问白宫及与其会面记录的时候,轰轰烈烈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攻守易势。此时的奥巴马,由改革的发起人,变成了改革的辩护人,面对压倒性的反对意见,正举步维艰。
2009年6月底、7月初,各种大小民意调查都表明,奥巴马的支持率在一路下滑。皮尤研究中心(PRC)的民调表明,他的个人支持率由上任初期的64%下滑至7月份的54%;短短3个月内,其医改计划的支持率也从51%下滑至42%,已经不足半数。11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国著名的政治新闻媒体之一。关注政治,当然要关心民调。2008年该集团成立了Pollster.com网站,专门致力于“民调中的民调”。所谓“民调中的民调”,是指在收集所有民调公司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调查结果之后,根据它们的样本大小和调查方法,对它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加总和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结果,当然比一个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更加全面可靠。
《赫芬顿邮报》将数十家专业调查机构对奥巴马支持率和反对率的调查结果绘成散点图,再根据这些点的分布确定其支持率和反对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正是在推行医疗改革法案的一年期间,奥巴马的支持率迅猛下降。
面对前人无法完成、盘根错节的医疗体制改革,即使支持率大幅下降,奥巴马还是鼓足勇气、迎难而上。但要公开自己和老板、说客的会面记录,他还是不免反复掂量、犹豫再三。
从4月底到6月底,短短两个月,CREW已经两度将白宫特勤局告上法庭,白宫却岿然不动,奥巴马也没有任何表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奥巴马的形势变得更加孤立、艰难,白宫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7月7日,CREW意外收到白宫的一封来信。这一次,白宫没有再提“拒绝”二字。而且,信中还解释说,尽管白宫在联邦巡回法院的上诉还没有结果,但已经开始自行检讨现行的政策是否合理。
这是一个僵局解冻的信号?
民调中的民调:推行医疗改革法案期间奥巴马的支持率大幅下降
说明:上方深色线为支持率的变化曲线,周围的点为各个民调机构调查得出的支持率;下方浅色线为反对率的变化曲线,周围的点标示反对率的分布。
白宫的主动示好,很快就有了答案和解释。
7月22日晚,为了争取民众和舆论的支持,奥巴马召开了医疗改革新闻发布会。
就在这次发布会开始前的几个小时,CREW突然又收到了一封白宫来信,这一次,还是总统顾问克雷格(Greg Craig)的特快专递。
出人意料的是,克雷格在这封信中一股脑儿公开了18位“敏感人士”在奥巴马上任之后访问白宫的日期和次数。
但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白宫的妥协,CREW并不买账。
第二天,斯隆接受了媒体采访。她在电台中指出,这封两张纸的回信只是一个情况的总结,并没有完整地回应CREW的信息公开要求。斯隆再次向新闻界说明了CREW的诉求:
白宫
2009年7月22日立即发布
尊敬的魏斯曼女士12:
为了回复你在2009年6月22日、根据《信息自由法》给美国国土安全部提交的信息公开要求,我特此给你回信。你要求披露自2009年1月21日以来18位医疗商业领域高级管理人员到访白宫的记录。我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已在2009年7月7日回复过你的要求。该回复指出,关于白宫访客记录的案件还在诉讼当中,白宫也正在检讨我们的政策,考察是否能够无条件地开放这些记录。
医疗体制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总统正全力以赴,力争让美国人过上更健康的生活,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鉴于公众对医疗法案辩论的强烈兴趣,以及总统设定的要增加政府透明度的目标,针对你提交的18位人员的名单,总统决定行使其自由裁量权,我们查阅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白宫访客记录,现公布以下记录:
•Bill Tauzin曾于3月5日、5月19日、6月2日及6月24日访问过白宫。
•Karen Ignagni曾于3月5日、6日、11日及6月30日访问过白宫。
•Richard Umbdenstock曾于2月4日、23日,3月5日、25日、30日,4月6日及5月22日访问过白宫。
•J. James Rohack曾于3月25日、6月22日及6月24日访问过白宫。
•William C. Weldon曾于5月12日访问过白宫。
•Jeffrey B. Kindler曾于3月5日、5月6日及6月2日访问过白宫。
•Stephen J. Hemsley曾于3月15日及22日访问过白宫。
•Angela F. Braly曾于2月13日访问过白宫。
•George Halvorson曾于3月27日及6月5日访问过白宫。
•Jay Gellert曾于2月10日、3月11日及20日访问过白宫。
•Thomas Priselac曾于4月3日访问过白宫。
•Richard Clark曾于3月24日访问过白宫。
•Wayne T. Smith曾于6月4日访问过白宫。
•Rick Smith曾于5月19日及6月2日访问过白宫。
除此之外,白宫访问记录表明:Bill Tauzin、Karen Ignagni、Richard Umbdenstock、J. James Rohack、Jeffrey B. Kindler、George Halvorson、Jay Gellert和Thomas Priselac都曾计划参加5月11日在白宫召开的会议。除了Jeffrey B. Kindler以外,其他人全部到会。最后,以下人员没有访问白宫的记录:Ben J. Lipps,William A. Hawkins II,Robert L. Parkinson。
我们将会继续审阅你根据《信息自由法》提出的信息公开要求和开放白宫访客记录的政策。
诚挚的
格雷戈·克雷格(总统顾问)
“我们需要的,是原始的数据。从原始的数据记录当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更多的情况。白宫如果不公布全部的数据,我们就无法知道这封信是不是有所隐瞒、是否列出了全部的访客记录。”
斯隆继续批评说,这封来信,只对CREW关于医疗保险行业的信息公开要求作出了简单的回应,对另外几次信息公开要求根本只字未提。很明显,这是一种敷衍和搪塞,是奥巴马为了当晚的新闻发布会能够顺利召开、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产生不和谐声音的缓兵之计。
斯隆的判断是对的。
在当晚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奥巴马确实被新闻记者“将”了一军。《芝加哥论坛报》的新闻记者帕森(Christi Parsons,Chicago Tribune)向他直面发问:
“在你竞选期间,你承诺将在C-SPAN公共电视台上直播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会谈。但是,白宫最近拒绝公开你和一些医疗保险行业高级经理人会面的记录。此外,救市计划的总督察官也披露说白宫阻留了很多救市的信息。我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兑现关于建立一个透明政府的承诺?”
这个问题咄咄逼人,但因为有备在先,奥巴马得以一言化解、轻松“脱身”。他回答说,他相信他的这届政府确实要比往届更为开放透明。他和这些经理人见面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有记者在现场拍照。对于CREW信息公开的要求,他也已经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但他所谓的“正面”回应明显不能令人满意,斯隆第二天公开拒绝了奥巴马的解释。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白宫需要公开的是全部访客的原始数据记录。只要一天不公开,CREW就会坚持诉讼的手段,战斗到底。
这一次,奥巴马没有挺过两个月。
2009年9月4日,他对此发表了正式的总统声明,作出了真正的“正面回应”。
这是一个全面的妥协和让步。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
“从本月起,‘白宫访客记录’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公开这些记录。我们不仅要把白宫的大门向美国人民打开,还要让阳光照在白宫正在发生的事情之上。这样,本届政府才能实现建立历史上最开放、最透明政府的目标。美国人民有权利知道我们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正在听取谁的声音。”13
根据奥巴马的声明,白宫出台了相应的“白宫公开访客记录的自愿政策”14。该政策表示,白宫将放弃正在法院审理之中的上诉,将从2009年9月起,公开发布不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因公到访白宫的记录。每个月公布90天到120天之前的数据记录,对于需要保密的记录,白宫不公开其内容,但会公布保密记录的数量和多少。
当天,CREW又收到了总统特别顾问艾森(Norm Eisen)的来信。艾森在信中代表奥巴马,向CREW为促进这项新政策的诞生所做出的努力致以“诚挚的”谢意。
斯隆发表声明说,奥巴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是历史性的进步。CREW非常骄傲能在这个历史性的进步当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梅拉尼·斯隆
华盛顿责任道德公民中心(CREW)的主任。她深信“正是一小批执著的公民改变了世界”,并将这句话写进了该中心的使命陈述。2008年,她被《滚石》杂志评为“引发改变的100人”(100 Agents of Change)之一。
斯隆的故事被广泛报道。也是这个9月份,她被著名的女性杂志《欧普拉》(The Oprah Magazine)15评选为美国20名最具有力量的女性之一。在采访中,她谈到了自己不懈“战斗”的动机和初衷:
“当我每天打开报纸、读到那些负面新闻的时候,我就想:这太糟糕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做点什么改变它呢?我不仅仅是想,我放下报纸,这就去做!”
CREW的抗争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
但“白宫访客记录”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新的质疑、新的问题还在继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