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矿难中的歌声和数据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01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法国,1871年

    2010年4月5日,奥巴马刚刚签署《医疗改革法案》不到半个月。他还沉浸在这个划时代历史成就的兴奋当中。

    突然,西弗吉尼亚州传来一声巨响,美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矿难。

    这起矿难共导致29名矿工死亡,死亡人数之多,为近40年之最。

    而且,又是西弗吉尼亚州。

    100多年以来,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产煤区,西弗州一直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煤和能量,但西弗州同时也是著名的矿难高发地区,不断地制造各种悲情记录。1907年,该州曾经发生过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莫农加煤矿(Monongah)大爆炸,造成362人死亡。

    多年来,这里的矿工,最牵动美国人的神经。

    在美国,死亡人数超过5人的矿区事故,就被定义为“灾难”(disaster)。1976年以来,死亡5人以上的矿难仅仅发生过13起,平均每两年一起。

    这一宗死亡29人的矿难,很快占据了全国媒体的头条和封面,不少报纸和杂志对其进行了长篇累牍地分析和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邮件和信件像雪花一样涌进了白宫。

    这些信,开头几乎都一样:“我很骄傲我来自一个矿工的家庭”、“我是一名矿工的儿子”、“作为一名矿工的女儿,我很自豪”。除了感到自豪之外,这些矿工无一例外,都要求奥巴马采取行动,查明原因。奥巴马对新闻界提到这些诉求,他说:“他们要求我关注矿工、为他们祷告。他们说,别忘了,是矿工维持着美国的光和亮。在信中,他们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别让它再发生,别让同样的事再度发生!”

    奥巴马还公开承诺:“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能不竭尽全力保护他们?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容忍人们仅仅为了工作、为了追求美国梦就付出生命的代价?”

    4月25日,奥巴马参加了这次矿难的追悼会。在开始演讲前,他逐一念出了29名遇难矿工的名字。然后,他对矿工的生活进行了描绘:

    “凌晨4点半,最晚5点,他们就起床,开始一天在黑暗中的工作。穿着厚重的工作服、硬头靴和安全帽,开始一小时的车程,他们静静地坐着,直到车开进群山之中、五英里深处的矿井。黑暗中,唯一的灯光是他们头上的安全帽和车辆的前灯。

    日复一日,他们挖煤掘矿;年复一年,我们理所当然地享用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能量,照亮了我们的会议中心,点亮了我们的教堂、家园、学校和办公室,维持着我们国家和整个世界的运行。

    很多时候,他们从黑暗的矿里探出头来,眯着眼睛盯着亮光。

    很多时候,他们从肮脏的矿里钻出身来,满身汗水、尘土和煤灰。

    第十章 矿难中的歌声和数据 - 图1

    4月25日,奥巴马在西弗吉尼亚州参加遇难矿工的追悼仪式,和遇难者的家属在一起。(图片来源:Official White House, Photo by Pete Souza)

    大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回家,但这一天,他们没有!”02

    奥巴马还提到,矿工是一个团结的群体,他们之间像家人一样彼此相待,很多人都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而感到骄傲。

    奥巴马的描述,高度浓缩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对于矿工群体的共同印象:艰苦但友爱,悲情却自豪。

    矿工群体的自豪,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输送动力和燃料,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在美国的劳工史上、民权史上,扮演过先锋的角色,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深深的印记。

    那是一段激荡、燃烧、斗争的岁月。

    要理解美国人对于矿难和矿工的集体记忆,就必须先了解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