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美国人的房子:白宫
我从未忘记,我住在一幢属于全体美国人的房子里,他们将信任给予了我。我告诫自己,始终要记得,他们最深层次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问题。我常常倾听各种各样人的观点。他们当中,有这个国家产业界和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也有工人和农民的代表,但最多的,还是一些并非身居高位的普通公民。07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32任美国总统,1938年4月14日
白宫,位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西北大道1600号,是美国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点。白宫始建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华盛顿,但由于工期过长,他任内无福消受。等到1800年,美国的第二任总统亚当斯(John Adams)才正式搬进白宫。
从此,美国各任总统及其家人都在这里办公、居住。
白宫最初只是被笼统地称为总统官邸。1901年,因为其白色的外表,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将其形象地称为“White House”,此后一直沿用。“White House”如果直译,是“白色的房子”,而不是“白色的宫殿”(White Palace),把“房子”硬生生地译成“宫”,大概是中国人的皇权意识在作祟。
罗斯福之后,“白房子”就慢慢演变为美国最高决策机构的代名词。
“白房子”其实并不大,包括地下室、洗手间,才上下6层、167个房间。08其产权全部属于国家,这也是美国仅有的一座由纳税人支付的个人住宅。所以准确地说,全体美国人都是美国第一家庭的房东。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历届总统都主动将白房子称为“人民的房子”(People's House)。
白宫外观,可能还不如很多中国的市政府气派。(图片来源:网络)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为了增强美国人民的信心,民意大师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 Roosevelt)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技术,和美国人民在电台上展开了著名的“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1938年4月14日晚,他就说道:“我从未忘记,我住在一幢属于全体美国人的房子里,他们将信任给予了我”。
2008年8月2日,奥巴马在竞选中接受全国城市联盟(NUL)的采访时,也亲口说过:如果当选,“白房子”将是人民的房子,欢迎大家来参观访问。
正因为产权的所有人、房子的使用人都认为这是“人民的房子”,白宫有非常悠久的对外开放历史。自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起,白宫就对外开放,公民可以在不影响总统办公的前提下参观白宫。杰斐逊本人甚至会时不时走出办公室,和参观的游人握手寒暄、喝茶聊天。当然,当时的华盛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并不是每天都有人来探访总统。现在的白宫,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还是有新年、国庆开放日,并且部分区域在规定时间内也向游客开放,但要见一面美国总统,需要通过层层的申请和检查,绝非易事。
白宫的安保和门卫由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特勤局(USSS)负责,所有人员进出白宫,无论公务还是私事,都要由特勤局录入一个专门的数据库,该数据记录被称为“白宫访客记录”(Visitor Log)。
白宫的布局和设计是公开的,美国有不少网站提供互动的白宫结构演示图
白宫1楼西翼的房间布局。白宫共有167个房间(其中有35个是洗手间)、3座电梯。白宫中间部分为住宅区,椭圆形办公室位于白宫1楼西翼。(图片来源:MSN网站白宫内部结构互动程序截图)
2012年4月,白宫和谷歌合作,将内部房间的实景进行360度立体拍摄,并放置在网上。(图为谷歌地图网站上白宫内部的截图)
早在布什时代,华盛顿责任道德公民中心(CREW )就曾经因为“白宫访客记录”,与总统布什结下了“梁子”。
2006年,CREW曾经根据《信息自由法》,要求特勤局公开布什总统和几位宗教领袖会面的数据记录,但遭到布什政府的拒绝。布什认为,这是总统记录,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行政记录,总统见什么人、谈什么话、谈了多久,都不在《信息自由法》的监督管辖范围之内。
CREW随即将特勤局告上了联邦法院。
2007年12月,联邦地方法院宣判,认定“白宫访客记录”属于《信息自由法》规定的行政信息,白宫必须公开。09
布什不服,向联邦巡回法院提出了上诉。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入主白宫的时候,该上诉案还在审理当中。
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其实也采取了不少亲民措施。和布什相比,他确实加大了白宫的开放力度,他在上任第一天就开放了白宫,接见了上百名来白宫参观的普通公民。这在近年来并不多见,前一次是1993年,克林顿上任的第一天,曾用抽奖的形式邀请了2000名普通公民访问白宫。
2009年5月8日,奥巴马邀请部分白宫工作人员的家庭成员访问白宫。其中一位小男孩非常好奇奥巴马的头发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奥巴马弯腰低头让他抚摸。(摄影: Pete Souza)
2009年4月,奥巴马上任不久,CREW又依据《信息自由法》向奥巴马政府提交了一则信息公开的要求,要求公开两名“煤老板”访问白宫的记录。这时候的白宫,虽然换了主人,但巡回法院的上诉还没有结果,因此仍然保持了布什时代的口径,强调“白宫访客记录”不属于行政公开的范围,拒绝了CREW的要求。
CREW当然不甘示弱。2009年6月再次将奥巴马治下的特勤局告上了法庭。
这时候,美国的参众两院正在对医疗体制改革进行激辩,全国上下群情沸腾、议论纷纷。6月22日,CREW又提出,为了分析确定医疗行业、保险行业的大公司对于奥巴马制定医保政策的影响,白宫应该公开奥巴马上任之后和这些行业的董事长、经理人会面的次数和记录。
CREW一口气开出了一份列有18位医疗、保险行业顶级经理人的名单,又根据《信息自由法》,向白宫提交了公开奥巴马和他们会面情况的申请。
白宫再次拒绝,CREW又吃了一次“闭门羹”。
面对新闻界,斯隆公开批评奥巴马说:“他没有遵守参选时许下的诺言,现在的白宫,并不是人民的白宫!他也没有落实他就任时的承诺,这样的政府,既不开放,也不透明!”
这时候,“白宫访客记录”,俨然已经成了一块检验奥巴马是否真正开放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