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需要大众启蒙,也需要“开路先锋”
杨传银:您提到了美国推动信息公开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法院、新闻界和民间在这个过程中都付出了努力,您觉得如果在中国来推动这件事可以从哪方面努力?
涂子沛:美国社会最后达成了信息公开的共识,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体制,权力是需要制衡的。但我在这里更想讨论一下社会层面的努力。
公民社会的要义在于自由、平等、责任和参与。我在书中也强调,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没有人的自由和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自由和平等。自由和平等是公民社会的特点,但要建设一个公民社会,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的公民愿意承担公共责任、参与公共事务。通过意见表达,凡事发出声音,防止政府犯错误。防止我们的政府犯下错误,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公民社会是一个需要公共精神、能量和想象力的社会。当然,谈到参与,还有一个机制的问题。就是老百姓能够自由地组织起来,形成团体,他们的声音才会被放大,最后形成一个防止政府犯下错误的监督力量。
在一个缺乏参与精神的社会,首要的工作是大众启蒙,也就是需要一些人来做表率、做开路先锋。我们这个社会,也总是有人愿意来做开路先锋和道德楷模的,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不少这种先锋人物。“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我在书中引用了这段话来形容美国的国会议员摩斯,他是美国的《信息自由法》之父,他一直认为信息公开应该立法,得罪了几任总统,也很孤立,但是他始终坚持。他的坚持和努力历经十多年,发生了很多错综复杂、戏剧性的故事,才实现了信息公开立法的目标。
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这种开路先锋和道德楷模的力量。他们是少数人,但历史,常常就是由这些人改变和创造的。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书中的这样一句话:
“永远不要怀疑:那一小部分有思想并且执著努力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本书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