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这是一场数据民主化的运动,我们正在把信息的力量放到美国人民的手中。15

    ——维伟克·昆德拉,联邦政府首任首席信息官,2010年

    2009年3月5日,奥巴马就任不到两个月,就任命了联邦政府的首席信息官;4月18日,他又任命了首位首席技术官。

    这是奥巴马创设的两个全新的职位。

    奥巴马的创意激起了联邦政府一系列的创新。此后,联邦政府各个部门不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首席信息官,2010年,联邦政府通信委员会(FCC)甚至还率先设置了首席数据官(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

    获任联邦首席信息官的是一位年轻的印度裔移民:维伟克·昆德拉(Vivek Kundra)。作为美国联邦政府历史上第一位首席信息官,他立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和奥巴马一样,昆德拉的童年几经迁徙。他1974年出生在印度新德里,2岁随父母迁居坦桑尼亚,11岁全家移民美国。他曾经坦言,这些跨国经历加深了他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的理解。昆德拉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说他热爱美国的民主制度,他甚至选择费城宪法中心作为自己举办婚礼的地点。

    昆德拉毕业于马里兰大学,获得过信息管理的硕士学位。他毕业之后,经营过几个创业公司,但并不成功。2001年,他决定加入公共领域。“9·11”事件发生的当天上午,他正在阿灵顿县政府面试“技术主任”的职位。面试被世贸中心的撞机警报打断了,面试官立即打开了电视,第二架飞机正撞向世贸中心的玻璃外墙。屏幕上浓烈的黑烟和火焰令他震惊,也坚定了昆德拉进入公共领域、服务社会的决心。

    昆德拉后来回忆道,这特殊的一天,标志着他在公共领域职业生涯的起点。

    昆德拉后来还在弗吉尼亚州州政府的技术管理部门工作过。2007年5月,他被华盛顿特区的市长任命为该市的首席技术官。新市长芬蒂(Adrian Fenty)是一位70后,他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强调用“透明和开放”来打击腐败。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 图1
    维伟克·昆德拉(Vivek Kundra)
    联邦政府第一任首席信息官,担任此职时不满35岁。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 图2
    阿尼西·乔普拉(Aneesh Chopra)
    联邦政府第一任首席技术官,和昆德拉一样,他也是印度裔移民、70后。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作为首都的首席技术官,昆德拉带领着一支600人的技术队伍、掌握上千万美元的预算。这个位置,成了他真正起飞的平台。

    但昆德拉的崛起,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职位以及其带来的资源。他的机遇,更多的是因为华盛顿的“地利”。

    本书第三章曾提到,1994年,纽约街头警察梅普尔利用地图和数据打击犯罪,他设计了“CompStat”的软件。当这个软件横空出世之后,在美国的治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认可,成为一种警务管理模式,迅速被全国各地的警察部门仿效。

    随着“CompStat”席卷全国各地的警察部门,有人在动更多的脑筋:能不能把这种数据分析的模式推广到整个城市的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治安领域?

    奥马雷(Martin O'Malley)就是这个想法的认真尝试者。

    他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市长。2000年,在他的推动下,该市推出了基于整个城市管理的“CitiStat”。像“CompStat”一样,“CitiStat”一推出,就获得了成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后来也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美国政府创新奖。

    没过几年,奥马雷又当选为马里兰州的州长,他又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州一级的政府,推出了“StateStat”。

    这自然引起了其他一些城市的仿效。

    华盛顿特区正是“CitiStat”的追随者。2004年,他们推出了“DCStat”的项目。16

    为了建设“DCStat”项目,华盛顿特区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才真正成就了昆德拉。他一上任,就给市长芬蒂建议,“DCStat”的数据不仅仅要给城市的管理者分析、使用,还应该对全民开放。在新市长的支持下,昆德拉推出了“城际数据仓库”(Citywide Data Warehouse)项目,把华盛顿特区政府拥有的各类公共数据推上互联网,允许全球任何人访问和下载。昆德拉把这种做法称为“数据民主化”(Democratizing Data)。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 图3

    奥马雷市长在召开CitiStat的管理分析会议,他强调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推动城市绩效管理。

    奥马雷是律师出身,他1999年当选巴尔的摩市的市长之后,第一个政绩就是推行“CitiStat”,他的成功获得了美国很多个城市的关注和仿效。奥马雷连任两届市长,并于2006年当选为马里兰州州长。(图片来源: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之所以称之为“数据民主化”,是因为“城际数据仓库”开放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数据,而是大量与民生相关的数据。2004年陶伯拉建立的TrackGov.us专注于立法,2007年奥巴马推出的USAspending.gov集中在公共支出,昆德拉开放的却是更综合、更广泛的数据,例如学区学位的情况、青少年的犯罪情况、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段,以及公用场所的租用情况等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曾经仅仅是政府管理人员的内部决策参考,是官员的“专利”,市民大众无权使用。

    当然,作为首席技术官,昆德拉的成就并不仅仅局限在城际数据仓库的项目。在他任职的一年半中,他试图在公共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他将市政府的微软WORD办公软件升级为可以在线协同合作的Google在线文档;他要求市政合同的投标、开标过程一律录像,并在Youtube的视频网站上公开。他还组织开发了一个“数字公民广场”,允许居民通过脸谱网站(Facebook)来提交更换驾驶证的申请;下雪天,居民还可以上网实时查看街道积雪的情况、扫雪的进度。

    昆德拉的另外一个“地利”在于:他和奥巴马同在国家的政治心脏。作为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小城,昆德拉勇于开拓、敢于变革的形象自然引起了奥巴马的侧目。2008年11月,奥巴马取得了总统大选的胜利、拿到了白宫的入场券,他立刻邀请昆德拉加入他的白宫交接团队,为入主白宫做准备。

    城际数据仓库项目的主页界面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 图4

    截至2011年12月,华盛顿特区“城际数据仓库”的项目已经开放了484组数据。(图片来源:data. octo.dc.gov)

    昆德拉当然接受了邀请。回到本书的序幕,2009年1月21日,上任第一天,奥巴马签署了他的首份总统备忘案:《透明和开放的政府》。在这份文件中,他阐述了他的执政理念:通过公民参与、多方合作,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他还在备忘案中命令联邦政府的首席技术官要会同行政管理预算局(OMB)在120天以内制订出一个开放政府的具体行动方案。

    120天,也就是从1月21日算起,限期4个月。

    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紧锣密鼓。3月5日,奥巴马提名昆德拉担任联邦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很快获得了国会的批准。奥巴马在任命书中说:

    “首席信息官将和首席技术官密切配合,实现总统关于技术的设想和计划。……我命令昆德拉发扬美国的创新精神,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提高政府的绩效、降低政府的开支。作为首席信息官,他将确保我们的政府以最安全、开放和高效的方式运作。”17

    经过几个月的交接和磨合,昆德拉已经对于总统“关于技术的设想和计划”以及奥巴马的雄心都心领神会。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3月11日,昆德拉上任还不到一周,就召开了联邦政府各部门信息主管的工作会议,拿出了如何提高绩效、增加联邦政府开放性的主体计划。

    这就是:为联邦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开放门户网站——Data.Gov,全面开放政府拥有的公共数据。

    美国公共数据开放的编年里程碑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