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技术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进化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关于技术的理论,也即可以用来解释技术行为的“一组连贯的一般命题”。10本书尤其想创建的是关于技术的进化理论。
我计划从完全空白的状态开始,将技术的所有相关项都不视为理所当然的。我将基于三个基本原理逐步建构这一理论。首先是我已经谈到的: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是某种组合。这意味着任何具体技术都是由当下的部件、集成件或系统组件建构或组合而成的。其次,技术的每个组件自身也是缩微的技术。这听起来很奇怪,我将会对这种说法进行修改。但是目前仅考虑使用组件的含义,因为它在总体技术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实际上组件也是技术。第三条基本原理是,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几种)效应(effect)或现象(phenomenon)。
我会在以后的篇幅展开讲这几项原理。而这里只是强调一种从内部而来的技术观。如果技术是组合而来的,那么它们就有了一个内秉性质:技术组件的集成或组合是为了满足它们的目的。这种内在性存在于原本也是技术的一部分或子系统当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新技术产生于旧技术的组合中,当然是通过捕获现象得到的;我们将可以看到技术发展是通过变革技术内部,通过实现更好的替换来提高它们的表现;我们还能看到不同的技术内部集成了之前技术的共性。从这个视角开始观察技术,会发现它类似于某种“遗传学”。当然这与DNA或细胞无关,也没有那样美丽的秩序,但是它依然呈现了一种丰富的内在联系的世系。
所有这些听起来很有机——非常有机,而这确实正是我们想得出的观点:机械性与生物性的相似之处。可以肯定的是,技术不是生物有机体;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不论是排序算法还是原子钟,这些技术是机械的,因为它们都是组件按照可预见的方式互相作用。但是一旦我们将技术以不断组合成新组合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就不太能将其看作仅仅是一种准确的齿轮机械,而是一套与另一套复杂的工作程序组合而成的更新的技术。我们看到一个由技术的集合体从现存技术中组合出新的要素的世界——一个新的技术,技术有机地从内部建造了自己。而这将是本书的主题之一。
这里有个视角的变化,要从将技术看作是有固定目的的独立客体转换到将技术看作是可以无限构成新组合的客体。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仅是抽象的,它实际上是技术角色目前正在经历的一个大转换的真实反映。那种标志着制造业经济的旧有的、工业的过程技术,如平炉炼钢过程、提炼原油的裂解过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被固定了。它们只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生产一种东西,它们加工某种特定的原材料、产出特定的工业品,并且大部分是在分开的、独立的工厂中进行的。但是现在这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技术已经开始让位给不同的技术形式。这些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被组合,形成技术模块,因此可以被一再地使用。全球定位技术可以直接提供方位,但是它不能独立工作。它被当作一个要素,去和其他的要素组合共同为飞机和轮船导航、辅助土地勘探、规划农业作业。它就像一种化学中高度活性的成分(例如,氢氧根离子),自己虽然只参与一点,但却主导着不同的组合。这种说法也适用于数字革命的其他元素:算法、交换机、路由器、中继站、网络服务等。 同样地,我们还可以如此这般地描述组成现代基因工程或者纳米技术的元素,它们可以在无限的组合中匹配在一起,可以因为不同的目的被装配、再装配,它们也可以使积木似的集成块的进一步组合成为可能。
现代技术不仅是稍具独立的生产方式的集合,而且已经进化成创造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开放性的语言。慢慢地,我们从生产固定的物理产品的技术转变成为了新的目的可以进行无限地组合和装配的技术。
技术,曾经的生产手段,正在进化成一种“化学”。
在试图总结出一种技术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去看看我们是否能够从一般意义上谈论技术,这是我们不可逾越的一个前提。我们可以随机选3种技术:水利发电、塑料铸模工艺和养蜂,它们似乎无任何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将会在下一章看到,在这些技术结合成一体的方式上,实际上存在着同样的逻辑。我们会看到这种组合是如何发生的、技术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技术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技术将如何进化。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解决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1] 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亦称栖息地,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