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现象
我在本章中提出,现象是所有技术的来源,技术的本质隐藏在为达成目的而去组织、协调现象的过程之中。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最初,我们是怎样揭示并驾驭现象的呢?
我认为,现象是隐秘的,如果不去发现或发掘,现象是不能显现的。当然它们也不是随机散乱分布的,而是相互关联、成群聚居的,它们会依据使用效果(例如,光学现象、化学现象、电学现象、量子现象等)而形成“矿层”或“矿脉”。在漫长的时间中,现象族群的成员一个一个被缓慢地、偶然地开采出来。有些浅层的现象,比如人类早期掌握的木头摩擦可以生热并生火的现象,是意外事件或偶然开发的结果;有些深层现象,比如由早期炼丹术士发现的化学现象,则需要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隐藏更深的现象,比如属于量子效应的核磁共振、隧道效应或受激辐射等,则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现代技术来揭示了。它们的发现需要现代性的发现或再现的方法,换句话说,它们需要现代科学的帮助。
那么,科学是如何揭示新现象的呢?新现象当然不可能直接被陈述出来,它需要通过定义未知而获得。科学往往是通过关注未按常规行事而出现的某些“异常”(anomalies)来揭示现象的。研究发现,某些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常会在后来的回溯中重新获得关注。伦琴(Röntgen)是在操作克鲁克斯放电管(实际就是阴极射线管)时,发现几英尺远的覆盖着氰亚铂酸钡的纸板微微地泛有红光,就这样偶然发现了X射线。有些时候,现象的蛛丝马迹是通过理论推理获得的。普朗克“发现”量子(或者更准确地说,引入了能量可以被量子化的观念),就是用一种理论假设解释了黑体辐射的能量谱。有时候,一种新的现象的显现通常是作为某种尝试的副产品。例如作为基因技术的核心现象,DNA碱基配对互补的现象(即碱基A和T匹配,C和G匹配),就是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在尝试建构DNA的物理结构模型时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