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TECHNOLOGY 技术思想前沿 自适应延伸:对旧有的成功原理的锁定所引起的现象称之为自适应延伸(adaptive stretch)。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将旧技术的标准组件重新配置以应用于新用途,或增加更多的集成模块来完成新的目标。20世纪30年代,喷气发动机的高速高海拔飞行本来可以提前好几年实现,但是设计者当时还不熟悉燃气涡轮机的原理。于是,当军用飞机被迫在空气稀薄的更高的高度飞行时,他们适应性地延伸了当时的技术:飞机活塞发动机。这迫使活塞发动机要打破极限10:这些极限不仅包括高海拔氧气稀少,还包括能够将氧气以足够快的速度泵入汽缸的极限,它受氧气在四冲程发动机系统中燃烧和处理的速率所限。增压器和其他系统的深化被加入进来,用以进行高压快速泵入空气。活塞螺旋桨推进器的活塞部分被独具匠心地精致化了,它被延伸了。较难延伸的是螺旋桨推进器。如果长时间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行,螺旋桨推进器就会无法咬合。如果它被促逼着进行更高层次的改进,它就可能走向超音速。如果它被扩大了,拥有了更大的直径,螺旋桨尖部的运动会更快,同样也会走向超音速。一个根本性的极限已经达到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发展的某种程度上,旧原理变得很难再进行扩展延伸。这时新原理就有了向前发展的立足点。当然旧原理还会在附近徘徊,但是它已经变成为某个特定目标服务了,而新原理已开始了精致化过程。

    我在本章和第6章所描述的新原理的起源、结构深化、锁定以及适应性延伸等现象组成了一个自然周期。一个新的原理出现、开始发展、陷入局限、其结构不断被精致化。环境结构和专业熟悉度被锁定在原理及基础技术当中。新的目的和变化的环境出现时,它们通过延伸锁定技术进行适应,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的精致化。最后,已被高度精致化的旧原理已经超出了它能承受的极限,因此将让位于新的原理。新的基本原理可能更简单,但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己变得精致化。

    这个周期循环往复,有时简单性会切入到精致化的过程中。精致化和简单性就这样来回交替,直到精致化进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到达它的边缘。

    这可能会使我的读者受到震撼,因为我正在描述的整个循环与托马斯·库恩就科学理论发展所提出的周期描述非常相似。库恩所说的周期肇始于一个新原理(他称之为范式)取代旧原理的新理论模型。新范式之后被应用于许多样本,从而被接受,并进一步在库恩所谓的常规科学中被精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适合那个基本范式的例子(异常)逐渐树立。范式会通过伸展来适应这些,但是当异常进一步建立起来,范式就会越来越勉强。当且仅当一个更新的、更令人满意的解释,即一个新范式出现后,旧范式就崩溃了。

    如果想要展现这种对应性,我可以用库恩的术语重述一遍技术周期性的循环。但是用我在本章使用的术语来重述库恩理论将更有趣。我们可以说一个理论通过面临新的事实和被迫进行新的应用而被促逼着。它的组件可能需要被替换,可能需要更准确的定义,很多已有的构件可能需要重构。当遇到限制(用库恩的话说就是异常)的时候,许多方面就会发生特殊情况:这时真正在工作区附近徘徊的系统就会进行精致化,从而应对这种可感知的限制。这个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加入次级理论来处理困难和特殊的情况。例如达尔文的理论就必须加入次级论述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物种会展现利他性。

    理论的发展就是进行精致化的过程,它加入附录、完善定义、添加补编以及特殊结构,其目的在于将所有特例纳入考虑范围。如果特例不太符合理论,理论就会延伸,它就会加入相当于“本轮”的东西。最终当面临足够的变异时,它的“功效性”就降低了,此时就要寻找一个新的原理或范式。当现存范式无法再被延伸时,新的结构就开始形成。库恩的循环开始往复。

    我重申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科学和技术是一样的。它只意味着,由于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目的性的,因此它们遵循同样的逻辑。科学也会发展,碰到局限性,进行精致化,并在适当的时候寻求替换。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其发展变化的逻辑是相似的。

    本章我们一直在探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但我们要注意,它适用于技术所有的部分。新的技术被促逼着陷入局限,并通过优化零部件和深化结构来获得提高。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的零部件。发展是非常典型的内部过程。整个技术和它的所有部件并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