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回答了关于个体技术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那么,技术体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我将在本章研究这个问题。

    许多需要解释的问题似乎都讲过了。如果我们只将技术体(或者如我所定义的“域”)看作是构成它们的技术和实践,以及那些随时间不断产出的新技术的总和,那么,好像也不必再用单独的一章来讨论它了。

    域实际上并不是单体技术的加和,它们是连贯的整体(coherent wholes),是关于设备、方法、实践的族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与个体技术不同的特征。它们不是被发明出来的1,而是通过类似结晶的过程,从一套现象或者一种新技术的可能性当中浮现,并由此开始建构起来的。技术体发展的时间跨度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比如,数字域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直到现在,它依然在扩展延伸。技术体的发展不是某个人或一小部分人能够推动的,而是需要众多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域对经济的影响也比单体技术对经济的影响要更深刻。比如,1829年的火车,即使它在19世纪30年代进行了改进,在经济上也没有显现太多的回应,但是当包括铁路在内的一个技术的域开始形成的时候,经济不但开始回应,而且随之发生了巨变。实际上,我想说的是,经济并不是采用(adopt)了一个新的技术体,而是遭遇(encounters)了一个新的技术体。经济对新的技术体的出现会作出反应,它会改变活动方式、产业构成以及制度安排,也就是说,经济会因新的技术体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如果改变的结果足够重要,我们就会宣称发生了一场颠覆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