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具有生物属性,反之亦然
我的观点可能会遭到反驳。我在本书中给出的许多例子都是从20世纪和19世纪的技术中挑选出来,因此都是历史性的。那么在面向未来技术的时候,我所认为的 “技术是具备化学功能的,可以通过编程将不同结构用于满足不同目的”这种观点应该是有不对的可能性的。
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随着技术的进步,我所描述的这种景象将变得愈加合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拓宽了组合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即使功能组件来自于不同的域,但它们一旦进入到数字化的域,就都变成了相同类型的操作对象——数据字符串,因此马上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组合了。远程通讯技术使这些数字化元器件之间的远程组合成为可能,因此可执行程序几乎在任何地方的虚拟世界里都可以产生互动。尽管目前的传感装置还很原始,但是应用这样的系统,现在就可以完成探查周围环境并完成适当回应的任务了。上述的技术发展使得来自于不同域的、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功能组件可以被临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暂时性网络。这种相互连接的、可以完成“物–物对话”(things-in-conversation-with-things)的技术集合因此能够感知环境并对其进行反应。这样看来,现代客机导航系统就是一套功能组件的组合。主要包括同步罗盘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及其地面接收站、原子钟、自动驾驶仪、远程遥控系统、位于控制面板的制动器。这些组件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查询、相互控制、相互执行,就像计算机程序算法的一套子程序之间在相互查询、激发并执行一样。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已不再是那种被固定起来的、一台机器实现一个固定的功能的模式了。现在的主流技术是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功能网络,一种“物–执行–物”(things-executing-things)的新陈代谢,它能感知环境并通过调整自身来作出适当反应。
理论上,我们可以由上至下来统筹设计这个物–执行–物的网络,但实际上这非常困难。当一个网络是由数以千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元器件组成时,加上迅速变化的环境,这时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可靠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设计。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被设计成可以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网络,主要是去学习不同环境下各种元素之间如何作出互动的简单规则。学会这些规则,它们就可以对感应到的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那么,这种设计的结果构成所谓的“智能”了吗?某种程度上,是的。一个简单生物的认知,比如说E型大肠杆菌“觉察”到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并向那个方向移动,可以被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并适当反应”。因此,当现代技术逐渐进入到一个网络中,能够感知、配置、恰当地执行,它就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认知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正在向智能系统前进。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到来将加速这一进程。事实上,未来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自构成、自优化、具有认知能力,还能自集成、自修复以及自保护。
我在这里并不想谈论某种科幻未来,或者讨论这种趋势将意味着什么,因为会有人去做这件事的。我想请读者注意的是,在过去,诸如自构成、自修复以及认知能力这样的词语会用在什么样的事物上面呢?过去我们是不会把它们用在技术上的,它们都是生物学词汇。现在,这些词汇被用来描述技术,是否能够表明随着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技术将具有生物特征呢?这看起来很矛盾,因为技术的本质当然应该是机械性,因此当它变得更复杂时,它应该只是具有更复杂的机械性而已。那么,技术是怎样变得具有生物特征的呢?
答案有两个。一个是所有的技术在某种意义上都同时具有机械性和生物性。如果你从上至下地检视一项技术,你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互相连接的元器件的安排,这些元器件为达到某个目的而互相制约、互相啮合。因此技术变成了像钟表一样的发条装置,它变得具有机械性了。但是,如果你在思想中将它从下往上进行检视的话,想象这些零部件是如何聚集到一起的,你则会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器官,一个更高等的、具有功能性、目的性的整体。它变成了一个机体。因此,一项技术具有机械性还是生物性取决于你的立场。另一个答案则强调,技术完全是生物性的。技术具备能使我们联想到生物的某些属性:当它们感知环境并产生反应,当它们变得可以自组装、自构成、自修复并且能够“认知”的时候,它们就越来越像生物了。技术越复杂、越“高技术”,就越具有生物性。我们正在慢慢开始接受,技术是机械性的,同时也可以新陈代谢。
与之相对应的一面是,当技术的生物属性变得比较好理解时,我们还是坚持认为它更具机械性。当然那种认为生物体包含着像机器一样相互作用的连接部件的观点并不新鲜,至少回溯到17世纪20年代,梅森和笛卡尔时期的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机器是否有可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的问题了。与那时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更多生物机体的工作机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一点一点地梳理出DNA的精细的工作原理以及细胞内蛋白质的制造原理,部分地了解了如何精确控制基因的表达,以及大脑的部分功能。虽然这些工作还远未完成,但是它们揭示出,生物体和细胞都是非常精致的技术。事实上,有生命的东西为我们指明了科技要走的路还有多远。没有什么工程技术能像细胞的工作那样复杂。
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两者已经开始相互接近,而且,事实上,随着我们陷入更深的基因组研究、纳米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技术,确实已经开始互相纠缠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