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职业的萎缩与一个生产组织者的自由

    重新定义的媒体是信息联结的网络,所以,整个互联网都是新媒体。

    媒体业不是萎缩了,而是空前庞大,甚至鲸吞一切。

    工业化媒体与其主编的失落,只是卖旧终端(纸、电视机)的羡慕嫉妒恨卖新终端(电脑、平板、手机、可穿戴设备)的。

    将来,当媒体业和出版业对纸的需求下降到一定水平,印刷业的投资和产能锐减,工艺化的造纸术和特别留存的印刷术的价格一定会再度上涨。那时,就真能卖纸送内容了。而我收藏的报纸大概也可以进入佳士得和苏富比97了。

    不断有年轻的记者和编辑朋友问我,要不要接受一个其他行业的职位?

    好消息是:对工作在一线的工业化媒体人来说,哪怕是相对落后的信息联结技能也会得到其他传统行业的重视。因为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也就是媒体化(或新媒体化)。对广义传播技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长。

    坏消息是:市场对工业化媒体管理层,对主编的需求断崖式下降。

    在工业化媒体沉没的过程中,如依赖旧时的路径,主编会发现组织对自己的需求消失了。市场不再需要大量对企业内部的内容生产有经验的管理者,而需要越来越多的外部生产能力的交易组织者。即使死守待援的工业化媒体保留了主编的职位,也不再依赖其对集中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形态的职业经验与管理能力,而是对市场中日益分散的生产能力的价格发现能力和议价能力。

    工业化媒体内部,主编与其下属的企业内部生产组织机制,正在转化为内容市场上意见领袖与其朋友的关系,即依靠市场外部契约联结的“供给-需求”关系。

    近年来,中国内地工业化媒体或新媒体登出招聘启事,均醒目标出对“期权”的许诺。以股份权益增强对编辑记者的激励是好,但是否足以替代市场机制的内容生产的组织机制呢?

    科斯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企业?

    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替代。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或者,这在企业内部,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通常是在没有价格机制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科斯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98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媒体企业?

    为什么不是陈序和他的朋友们?

    为什么必须是陈序雇用、管理的员工们?

    为什么是媒体内部的“权益——权威”机制,而不是市场外部的“个体——合作”机制?

    为什么一个拥有个人品牌的主编不能以市场合作的方式组织内容生产,而一定要通过控制公司及雇用员工的方式?

    科斯否定了弗兰克·H·奈特99的一个观点,即“一个人保证另一个人行动的特定结果而没有赋予其支配他人工作的权力是不现实的和非常罕见的。”科斯认为,大部分工作是根据契约去做的,契约保证给缔约人的某些行为一定的收益。但这并没包含任何支配。

    在此处的注解中,科斯进一步指出,不存在企业的私人企业家制度是可能的。

    对我来说,科斯的研究表明,不存在媒体企业的个体私有化的自媒体制度在经济理论上是成立的,这意味着在未来市场上,主编或成为未来内容生产的临时召集人,或成为以个人品牌整合信息的自媒体代表,或成为以数据分析坚守“客观”,辅助人们了解“真相”的技术众包商。

    不用很久,我们就会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