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写《主编死了》,从两篇文章开始:一是发表于钛媒体的同名文章,二是发表于虎嗅的《发现、定义、呈现、到达》。
感谢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没改标题,感谢虎嗅网创始人李岷改了标题。
她们是懂得运用主编权力的新媒体人。发表容易引起争鸣的内容需要勇气。幸好,她们不缺。
对工业化媒体盈利模式和新媒体本质的思考,最终成型于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时。课间,偶与导师徐飞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谈及鳞爪,他即鼓励我形诸文字。
感谢徐师。
写着写着突然忧伤起来,应该是平时没好好养气。虽不至于整个人都不行,但不写下去也不行。在上海明天广场星巴克,跟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聊起,她介绍了中信出版社编辑陶鹏。微信上,拇指阅读创始人左志坚介绍了“蓝狮子”总编辑王留全(现为“赞赏”社交出版创始人)。王留全在杭州请我吃杭州菜,席间认识“蓝狮子”编辑陈一宁。
感谢徐瑾,感谢志坚。
我是一个老编辑,不是一个好作者。15年前给《新周刊》写稿时,相信编辑买凶杀我的心都有。
等待我需要耐心和爱心。
感谢陶鹏,第一个看我书稿,指出问题,并说问题不大可以改。
感谢留全,他保住了书名。
感谢一宁,他一直陪着我。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资深出版人,他们专业、负责,才有今天这本书。
书三校后,财新传媒雅趣主编龚瀛琦问我,为什么是死?
死不同于春梦了无痕的消失,也不同于鹤发鸡皮的衰落。死令人不快、刺痛、悲愤,皆因死者栩栩如生。死不是瞬间位移,去向平行宇宙,而是看似完好地原封不动。
是的,死因为太像活着才成为最佳的悲剧素材。
感谢龚瀛琦,书下印厂前最后一刻,她决意去创办一个“真的帮消费者选择”的导购网站了。感谢所有对本书文字、措辞、概念、命题、假说提出疑问和批评的朋友,他们纠正了我尽可能多犯的错误。对于我坚持的错误,我负责。
感谢每一个拨冗读完书稿、写下推荐的师友,他们不一定完全认同我的观点,却仍认为世界需要多听不同意见。
变革时代最有趣的事,是多数人持有不同意见。
写书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先人评说无数。都对,只有一处错了。写书不是一个人的事。激励、指导、批评、赞助我的人不是淘金者,他们不是监督作者从泥沙里把已经在那里的某种价值提炼、拣选出来,而是推动作者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不赞赏,无思想。
感谢“赞赏”,以及通过“赞赏”支持我的赞助人(以支持先后为序):李武,朱华年,陈志华,褚宁,耳东尘,朱莉,董娟,项鹏,熊三木,杨鸣,辛华,周尔方,汪齐欢,卜祥瑞,吕琦,包镭,汤嘉琛,姜江,肖称如,唐国强,余竣,牟希文,张军,孙雯姬,苗鸣宇,王欣,王丰,蒋纯,陈磊,吴蔚,刘诚,黎文,刘琦琳,潘乐群,曾熙,陈迎晖,曾航,赵婷婷,张洪亮,龚瀛琦,傅踢踢,嵇晨,胡建秋,刘小玲,翁一,王婉卿,潘越飞,花小要,樊力,张德君,常青,王留全,范卫锋,翟明,朱家健,吴正,江海苗,乔芳,周贇,袁仲霞,张志清,王立伟,冯雪梅,肖佳楣,何菲,丁峰,全丽萍,钱东升,崔颖,常宁,黄福海,王涛,宋元,迟悦,蒋峥,冯欣,陈放,吴鹏,陈巍,李黎,田艳平,吴丹迪,李永杰,王琼,张超,司敏,杜宇琼,管国忠,林洁琛,林国栋,庹晓骅,王葳,顾惟颖,洪亦非,孙凌,杨蔚兰,杨波。
其他喜欢本书或作者本人的朋友,欢迎下载“赞赏”手机安卓版继续支持。
最后,感谢Betty,写书的外部性全由内部人承受。书可以堆积等身,却不可能长出哪怕一根草,开出一朵花。写完这句,可以陪她去花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