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董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旧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2]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原籍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

    [3]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家、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5]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

    [6]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并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利作为法的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7]马基亚维利:《论李维罗马史》,吕健忠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8]提·庞·阿提库斯(Titus Pomponius Atticus,公元前109年~公元前32年),古罗马贵族之一,西塞罗之友。他曾与西塞罗相互交换信件,在公元前65年从雅典回国后创办了古罗马第一家正规的抄本出版社。

    [9]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 Dives,公元前115年~公元前53年),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声名显赫的罗马首富。他通过奴隶贸易、经营矿产、投机地产买卖及非法夺取其他人的财产等手段积攒万贯家财,与庞培、恺撒并称为“罗马前三巨头”。

    [10]出自《李温陵传》。

    [11]史景迁:《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温洽溢、吴家恒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吴泽炎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3]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被誉为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首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

    [14]数据来源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历史学与人类学教授哈维·丁·格拉夫(Harvey J.Graff)的研究。

    [15]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其代表作《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16]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17]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刘北成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9]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1973),美国第3任总统。其在任时提出了与“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一脉相承的改革计划,通过了老年保健医疗制度、医疗补助制度、民权法和选举权法。

    [20]大卫·哈伯斯塔姆:《掌权者:美国新闻王国内幕》(The Powe That Be),尹向泽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1]王栋:《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22]巴斯卡尔·博尼法斯:《造假的知识分子—谎言专家们的媒体胜利》,河清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23]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军事演习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茨比刺死。奥匈帝国借此挑起战争。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4]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巴勒斯坦立国运动的活跃分子,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其提出的东方主义最为世人所知。

    [25]爱德华·沃尔第·萨义德:《报道伊斯兰》,阎纪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26]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7]哈罗德·埃文斯(Harold Evans),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报人,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担任编辑14年,先后在《泰晤士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西洋》杂志、《快公司》、《纽约每日新闻》工作。2002年,英国新闻从业人选举埃文斯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报纸编辑。

    [28]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其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29]苏珊·桑塔格:《旁观他人之痛苦》,陈耀成译,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

    [30]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

    [31]沃尔特·李普曼:《幻影公众》,林牧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2]王润泽:《张季鸾与〈大公报〉》,中华书局2008年版。

    [33]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4]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1917~2001),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

    [35]戴维·罗特科普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幕》,孙成昊、赵亦周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36]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1936~),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裔美国企业家,他参与英特尔公司的创建并主导了公司在1980~2000年间的成功发展,曾著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37]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美国公共知识分子、历史学家,曾两次得到普利策奖。

    [38]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改革时代:美国的新崛起》,俞敏洪、包凡一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9]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1888~1985),德国著名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40]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

    [41]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42]亨利·卢斯(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美国出版家、杂志总编辑,曾创办《时代》周刊、《财富》、《生活》杂志,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

    [43]戴维·哈伯斯塔姆:《媒介与权势》,尹向泽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44]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刘东编,陈湘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5]约翰·爱默里克·爱德华·达尔伯格-阿克顿(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1st Baron Acton,1834~1902),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理论政治家。19世纪英国知识界和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著名的自由主义大师。

    [46]哈罗德·埃文斯:《底线:默多克与〈泰晤士报〉之争背后的新闻自由》,黄轩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7]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48]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1911~1999),举世闻名的“广告教父”,其创办的奥美广告公司今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

    [49]德国诗人、作家。

    [50]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

    [51]同上。

    [52]阿马蒂亚·库马尔·森(Amartya Sen,1933~),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称为关注最底层人的经济学家,其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

    [53]陈序:《是贫富益分化还是贵贱仍悬殊》,《南方论丛》2011年第1期。

    [54]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North,1920~),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

    [55]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56]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1922~),乔治梅森大学经济与法律杰出的教授,詹姆斯·J·布坎南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

    [57]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美国报刊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58]George,N.2001,“High Price of Newsprint is Familiar Reading for Buyers’”Financial Times,9 January: 16.

    [59]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胡晓姣、李爱民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60]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劳伦斯·A.坎宁安编,陈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62]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3]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5]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李伟、郭东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66]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

    [67]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伯纳特·贝雷尔森、黑兹尔·高德特:《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第三版),唐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8]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69]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作家。

    [70]卡尔·波普尔:《无穷的探索——思想自传》,邱仁宗、段娟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1]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72]“Watch this, Listen up, Click here”, David Verklin, Bernice Kanner, 2007.

    [73]李贞刚:《〈申报〉百年号外见证中法福州马尾海战》,《收藏》月刊2009年第3期。

    [74]Pottker,H(2003)Newsandits Communicative Quality:The Inverted Pyramid-Whenand Why Did It Appear?Journalism Studies,4(4):501—11.

    [75]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资深头版撰稿人,《〈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作者。

    [76]美国雕塑家。

    [77]David Needle, Obama Not Elected Without Internet, Internetnews. com, November 7, 2008.

    [78]2004年,皮尤基金会数据。

    [79]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编年史》,陶雪蕾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80]《纽约时报公司将出售〈波士顿环球报〉》,华尔街日报,2013年2月21日。

    [81]数据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82]詹姆斯·萨默斯:《程序员价值几何》,AEON杂志授权,《新知》杂志2013年10月刊。

    [83]《纽约时报》发行人。

    [84]华尔街主要投资银行之一。

    [85]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6]奥利弗·E·威廉姆森、西德尼·G·温特:《企业的性质》,姚海鑫、邢源源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87]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

    [88]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沈华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

    [90]参考自克里斯·罗佛扎尔:《纽约时报的付费墙能够持续吗?》,丁永译,《中国报业》2011年01期。

    [91]参考自《纽约时报创新报告(2014版)》(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Report 2014)。

    [92]参考自《美联社将采用自动化技术取代人工撰写财报文章》,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13635。

    [93]《华尔街日报》,2014年3月28日。

    [94]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95]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96]单盲试验是指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即通过对试验对象保密,避免在实验中造成偏颇。而在双盲试验中,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资料都收集及分析过之后,研究人员才会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组别,从而进一步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三盲实验则是在双盲实验基础上,使解释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家也不知道哪组资料属于对照组,哪组属于测试组。

    [97]两者皆为世界著名拍卖行。

    [98]参考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

    [99]弗兰克·H·奈特(Frank H. Netter,1906~1991),美国经济学家,20世纪的经济学巨擘之一。曾长期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00]约翰·密尔:《论自由》,顾肃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101]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