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细亚的智慧

  对于中国人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自然是不陌生的。从某个角度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精神与思想特别容易刺激后来从传统步入现代的发展中民族,所以,一般中国人都喜读莎氏作品。不过,我们总是注意其中的实质性的人文主义神韵,较少注意达到这种神韵的“包细亚式”的智慧手段,用现在的一个词讲就是“工具理性”的手段。

  在《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中,莎氏编织了许多有趣的情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包细亚如何使犹太人夏洛克就范于法网。

  威尼斯仁慈的绅士安东尼,为了挚友巴萨尼欧与名媛包细亚能够幸福地结婚,向犹太商人夏洛克高利贷款3000元。那个时代,契约是绝对自由的,故双方有一残酷的约定:如果安东尼届时不能还款,则割肉一磅以示惩罚。岂料,由于安东尼经营的货船迟迟不能赶到,高利贷款还真是无法按期偿还。安东尼自知违约,便向夏洛克表示歉意,并甘愿罚款3000元。然而,那夏洛克不仅得势不饶人而且野性大发,似乎一定要在安东尼身上割下那块肉方感痛快。

  他特别希望在基督教“光环”照耀下的威尼斯法庭上看到基督徒血肉离身。

  包细亚得知这一切后,便冒充名律师培拉里奥写给法官一封信,说培拉里奥因事不能前来,特派一名年轻漂亮的律师上庭。信中还说这名年轻律师见地非凡,不可小视。而包细亚本人则装扮成这名律师。

  在法庭上,包细亚首先声称:夏洛克的主张完全合法,安东尼提议的以“罚款”代替“割肉”毫无意义,契约上没有安东尼提议的办法。之后,包细亚庄严地向法官陈词:法院必须判决夏洛克胜诉,因为契约符合法律的规定,夏洛克完全有权在安东尼身上割下一磅肉,这是夏洛克应得的公道。夏洛克听此辩词十分兴奋,狂呼包细亚公正贤明,并且拿着刀过来就要“履约”。

  然而,就在夏洛克将刀放在安东尼的胸前时,包细亚突然说道:且慢!威尼斯绅士的肉判给你了,但是他的鲜血并未判给你,契约上只讲到了“肉”,并没讲到“血”;如果在割肉的时候哪怕流下了一滴血,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财产就要全部充公。而且,在割肉的时候,既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否则同样要受法律的严厉制裁。

  夏洛克见状不妙,连连向法院和安东尼赔不是,说不执行契约了。可是包细亚似乎仍要痛打落水狗,大声喝道:夏洛克必须执行判决,否则只能视为图谋伤害,如此同样要受法律的制裁,在威尼斯的法院,你要公道就一定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想要的公道还要公道!

  在这段戏剧中,莎氏也许想表明基督教之下的威尼斯人不仅“公道”,而且“智慧”。但是,不论其意图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确可以从中体会西方法律文化的一个观念——不仅要有“目的”理性,而且要有“工具”理性。显然,相当多的西方人以为,没有“工具”理性(或智慧),法律便有可能成为“邪恶”的手段,从而使“目的”理性(或公平)无法实现。难怪柏拉图很早就说过,法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但更要有善恶的判断力及在法律之中扬善惩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