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快速的群体形成

    信息共享的提高再重要,也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更简单和广泛的信息传播改变了群体意识,但是如果没有集体行动方面的变化,其作用仍然有限。如果信仰者之声是在1992年创立,听说这个组织和加入这个组织这两种行为的差距中会包含一系列小的障碍:怎么知道这个组织在哪里?怎么联络它?如果你索要印刷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到?等它到了,你还会有心情加入吗?这些对于行动的障碍没有一个不可逾越,但当它们加起来却可以一点点地打消行动的愿望。

    如果没有用于成员注册的网站和用于通信的电子邮件等社会化工具,考虑到相关成本和时间上的耽搁,在六个月里从地下室里的二十多个人成长为一个大型的国际性组织是不可想象的。

    2004年美国天主教大学对于信仰者之声成员的调查有些令人困惑地显示,许多信仰者之声的成员并非这个组织的地区性分支机构成员,而是与主体机构直接联系的。如报告中所指出的,“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许多人而言,互联网成为一种分支机构”。这个调查还表明,大多数成员第一次参加信仰者之声的活动时都是独自一人。大多数成员型组织的扩张都是由朋友或邻居的邀请而加入进来,信仰者之声却是当人们在网上寻找信息时发展壮大起来。这个变化也影响到早已存在的那些组织。在它成立后的12年里,“被牧师侵犯的幸存者网络”有了9个分会,而2002年一年新增了35个,年增长率达先前的50倍。

    信仰者之声已经成为强大的组织力量,与此同时仍只保持松散的(且主要是电子化的)协调状态。如信仰者之声的约翰·莫伊尼汉(John Moynihan)所说,“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从分支机构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模式”。在那场如暴风骤雨般危机后的五年,它面临着经费短缺,现正处于十字路口。这对于那些快速扩张的组织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它们消化了快速的增长,而当超过一定规模后,增速无可避免地降下来,使它们感到压力。由于更多有潜质的团体在争夺普通个人的时间,一个团体被拆散的速度也加快了。考虑到部分原因是在应对增速的减缓,信仰者之声站在了与天主教教义更直接的反对立场。他们正在准备一项反对天主教牧师强制性独身生活限制的计划,理由是这种限制是促成牧师性侵犯问题的因素。对于其批评者来说,这种对抗性姿态进一步将信仰者之声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这种敌对也可能使其中的一些成员能更紧密地集结在其事业的周围。无论将会发生什么,信仰者之声都在朝更强的集体行动方向前进。它选定了一个更加明确、更易引起冲突的行动计划,并显示出了一种聚沙成塔的互联网模式,在促使团体面对强大的阻力而采取集体行动上,到底能够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