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信的承诺
承诺、工具、协议的顺序也同样是它们对于任何群体成功重要程度的顺序。创造一个能让足够多人相信的承诺是基本要求。当承诺产生了参与的基本欲望,而后起作用的就是工具了。如果有正确(或者足够正确)的承诺,下一个障碍就在于确定哪个工具最能帮助人们共同靠近所承诺的目标。用维基达成共同的判断比用它主持讨论更为容易,而电子邮件则具有相反的一组特征,因此选择正确的工具对于群体将依赖的互动形式十分重要。接下来就是协议。工具并不完全决定行为。例如,不同的邮件列表都有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都是用户之间经常秘而不宣的协议的结果。对于一个邮件列表,其用户协议可能是:“我们期望大家都礼貌相处,不礼貌的人将受到谴责。”而也有可能是全然不同的协议:“怎么样都行。”你可以看出各群体都使用同样的工具,但这些协议可能引向不同的文化,而上述两种模式都是大量存在的。一个成功的用户协议必须良好地适应于相关的承诺和所采用的工具。将这三个特征一起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依赖各种社会化工具的群体成功与失败。
承诺是核心的成分,它说服一位可能的用户成为真实的用户。每个人每天都已经有太多事要做,而无论你怎么看待那些选择(“我永远也不会看那么多的电视”或“他们怎么会晚上10点还在工作?”),这些都是他们的选择。要对他人的时间提出新的要求,显然必须提供某种价值。更重要的是,所提供的价值必须高于他已经在做的别的事情,否则他不会释放出时间来。这个承诺必须在几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甜点。
信仰者之声的最初承诺既不太寻常(“让我们对于那些实施性侵犯的神父表达愤慨”),也没太缺乏尊重(“让我们推翻天主教会”)。相反,它的信息将愤怒与忠诚平衡——“保持信仰,改变教会”,这至少对招募成员的目的而言恰到好处。
同样,邀请人们参与开发Linux操作系统的第一封信既不显得太不确定(“让我们试试看是否能一起做点事”),也不太过宽泛(“让我们创造一个改变世界的操作系统”)。而托瓦兹最初的建议谦虚而有趣——一个新的但是小型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作为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做的。恰到好处。
对于任何群体,其内在的承诺比外在的承诺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群体所表述的原则立场不一定就是他们实行的那一个。拿支持厌食运动的那些网站来说,其外在的承诺都是使人变得或保持病态的消瘦,而当你阅读网站上发表的那些内容,你会看到其实际的承诺更像是:“有人会注意到你。”这些网站上许多人表达的观点都是由那些已经从厌食症恢复过来的女孩们发布的:像在其他俱乐部中一样,有他人相伴的乐趣经常和最初相聚的借口一样重要,甚至有时更为重要。
做出正确的承诺和传统的市场营销有所不同,因为绝大多数的营销都是围绕怎样去出售为听众生产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去自己产生的东西。“来买芝士泡芙”和“快点加入,我们要一起发明芝士泡芙”显然传递出不同的信息。由于被称做“群体悖论”(paradox of groups)的某种因素,后一条所传达的信息更为复杂。这个悖论十分简单:没有成员就不存在群体(显而易见),但没有群体也不会有成员,因为哪里有成员可当呢?从文字处理软件到俄罗斯方块,单一用户类型的工具对于潜在用户只有一个简单的信息:如果你使用的话,你会发现它令人满足,或者有效,或者两者兼具。而对于社会化工具,群体才是它的用户,因此必须说服众多个体,不仅他们本人会发现这个群体令人满足且富于效用,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因为无论这个承诺多么有吸引力,一款社会化工具只有一个人用就毫无意义。因此,使用社会化工具的用户要做出相互关联的两个判断:我会喜欢使用这个工具或参加这个群体吗?会有足够多的人和我感觉一样而使它成功吗?
群体所需要的成员数目越大,它就越难于发动,因为潜在的用户会更怀疑(他们是正确的)是否有足够的人加入从而使他们付出的时间值得。这就像一家空荡荡的饭馆要吸引食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处理这个问题有几种策略。最显而易见的一种策略就是,使加入变得容易,从而使承诺看上去更易于实现。凯特·汉尼的航空乘客权利组织让成员的基本行动(在请愿书上签名)较为简单,而将更复杂的行动(如给国会打电话,或对媒体讲话)交给更投入的成员实行。其他的一些策略包括为用户个体创造私人价值,而让社会价值稍后才显现。乔舒亚·沙克特(Joshua Schachter)所发明的del.icio.us服务帮助用户对网页建书签和打标记,从而生成个人的网页存档。对于任何用户个体来说,通过聚合整个用户群网页的浏览资料而积累的价值都并非必需,但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利用它从而使这项服务获得戏剧性的增长。
另一个普遍的策略就是按小世界的模式将人群进行细分,这样使小型而紧密联结的人群在服务扩大以前就获得价值。博客平台LiveJournal的早期发展就来自于许多同时加入的高中生群体。尽管到它长得更大时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可以遇见更多的人和参加更多的组),小群体已能从中获得足够的价值从而使它不断扩大。MySpace在其成长早期也采取了类似策略。还有些时候,老式的存放服务也能缩小这个差距,即便用户很少能使承诺看上去值得相信。照片分享平台Flickr的部分承诺在于公众会看到你的照片。Flickr将照片分享设为默认状态,当然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它。然而,照片的吸引力需要观众来实现,获得观众的逻辑方法就是从其他Flickr用户中发展。如同石头汤所传达的道理,只有每个人都来参与,承诺才会实现。又如同那几个士兵说服村民们一同来做石头汤,在达到临界数量(critical mass)之前,维系网站的唯一方法就是靠个人的领袖气质。
卡特里娜·费克(Caterina Fake)是Flickr的创始人之一,她说从最初便已懂得“你必须亲自迎接头10000名用户”。当网站还小的时候,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在上面发布自己的照片,而且对其他用户的照片发表留言,好像主人家在宴会的人群中到处走动一样。这就使早期的用户能体会到,当有人能欣赏自己照片的时是怎样的感觉,即使这样的公众尚未形成。
当然,费克并不能现实地承诺Flickr用户他们的照片会受到赞美——和在其他地方的一样,Flickr上绝大多数照片其实相当乏味。而她能够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他们努力拍出值得赞美的照片来,他们就有机会获得大批观众。维基百科提出过类似的承诺,即你有机会使自己对于一篇文章内容的贡献历久不变。博客的承诺则在于,你有机会找到那些想要读你文章的人。到头来,由于群体的价值来源于群体的参与,其承诺具有更多的是挑战而不是保证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