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24小时的桥接型资本
伊藤穰一的身份包括投资人、作家、忠实的游戏玩家和几十家公司及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他的地址簿里包含几千个名字。他经常旅行,2005年他出行如此之多,以致他在那一年的平均时速达到80公里/小时。伊藤也非常喜欢新技术。他每年都会尝试非常多数量的社交和组织型工具,对他有意义的就保留下来一直使用。他在几年前用过的一个工具叫做因特网中继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或称IRC,是发明于1988年的一个古老技术,可用来创建叫做“频道”(channel)的实时聊天室。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某个IRC频道和处于同一频道的其他人交谈。(我这里的“交谈”是指代“快速打字”的意思。)IRC上的频道类似即时通信或手机短信式的交谈,但不同于后两者以人为中心,而IRC是围绕话题进行的。从频道的名字人们就能感知频道用户所谈论的话题或者他们所拥有的共性。有些频道历史非常悠久——有个频道名叫#热水浴(#hottub,IRC频道名称前都有#号标记),已历时数10年之久,主要是全世界无聊大学生之间的轻浮谈话。其他的IRC频道则较为短暂——1994年当警方缓缓追捕辛普森(OJ Simpson)时,用户们开设了一打不同的频道在追捕的同时猜测其结果。
2004年,伊藤开设了一个叫#joiito[2]的IRC频道,让他的朋友和熟人们可以在那里聚集和交谈。按他的话说,这个频道的用意在于,“不是划出我的地盘,而是个我可以主持的半公共场所”。之所以使用自己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很多社群中被熟知(这并非虚荣,而是可观察到的事实,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Joi Ito”),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对相关活动进行道德劝说(moral suasion)。如果这个IRC频道带有他的名字,他就能更好地要求推行文明行为了。结果这个频道迅速地增长到同时约100人在线。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在交谈,他们只是保持登入状态,即便他们并未留心频道里的事情,或者本人根本不在电脑前。而他们的在场保证了频道用户们之间相对常态的交谈。
一名叫维克多·鲁伊斯(Victor Ruiz)的程序员是频道的常客,他写了个软件叫做jibot(“#joiito bot”的简称,这里的“bot”就是一个互动程序)。jibot可以监控频道并回答以特殊格式提出的问题。(有人键入“google iraq”就能得到用Google搜索伊拉克的头三个结果。)之后,又有一位常客带来一名新的用户,名叫珍妮·库尔(Jeannie Cool)。由于她在这里认识的人不多,她开始使用jibot检索关于成员们的信息。看到这一点,鲁伊斯重写了jibot软件,使系统每当新成员登入时发出通知,此功能被命名为“宣告”(heralding)。例如,当一个用户以mmealling的名字登入,jibot就会发布这样的信息:“mmealling就是迈克尔·米林。他住在亚特兰大市。”
这个设计虽然简单,却将#joiito从一个主要培养结合型资本的地方(认识Joi的极客们)转变为一个产生桥接型资本的地方(那些认得与Joi相识极客的人)。换句话说,jibot使得#joiito频道变得更像一个保龄球团体,你不用认识其中大多数成员也可以加入它。
这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电子网络相交,其内容虽简单结果却较复杂,部分是因为所牵涉的多重反馈环路。伊藤采用IRC频道是因为它能较好地为熟人之间的互动提供一个长期场所。聚集到这里的人们通过这些互动更好地彼此了解,并且如同任何成功的社群中所将发生的,新的成员被邀请进来。这些新成员不具备老成员们所有的背景知识,鲁伊斯则运用了他的技术性才能为软件定制出宣告的功能。关键的一点在于,jibot作为社会化工具是先于宣告的功能存在的:软件的改写反映了用户的行为,而不是反过来。到今天,#joiito频道随便在什么时候仍有大约80人登入在线。频道的存在使伊藤可以创造一个持续的环境:即便他并不在场,那些认识他的人也能够互相见面。一旦这个频道获得某种社会稳定性,他登录的频率也越来越低;而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joiito频道,他们并不需要伊藤穰一在那里才能访问。类似,躲避球也借助用户的社会资本实现引见而无须他们全都在场。在这个意义上,#joiito频道正是伊藤作为联系人角色的具体体现。如果每个人都开设自己的IRC频道,可能就没有人能和其他人相互交谈了,因为大家都处于自己的单人空间。叫做#joiito的频道在社交上是有道理的,大家都依赖伊藤提供不可替代的桥接型资本;而叫做#jrandomuser(意为随机用户)的频道则没有任何意义。好比一家酒吧或咖啡店,#joiito为能产生社会资本的各种非正式谈话提供了场所。而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它的运行不涉及任何成本。
伊藤的IRC频道不同寻常,而现在一个人或者小群体创造出此类社会价值却是很常见的。另有一个IRC频道叫做#winprog,是世界上最有才能的一批微软Windows程序员们聚在一起的地方。如同许多极客的会聚场所,这里奉行严酷的技术精英主义(频道规则第一条:牢骚者莫入)。对于那些真正热爱Windows编程的人来说,无论作为信息的来源地还是帮严肃的程序员融入实践社区中来,#winprog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信息和友情的源泉,#winprog频道对于它的成员来说既有效用又令人情感满足。
类似地,霍华德论坛(Howard Forums)是痴迷于移动电话的电脑程序员霍华德·彻(Howard Chui)所创立的网络讨论版(Web discussion board)。他有一个关于移动电话的博客。在一次回答完许多读者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后,他创建了霍华德论坛。他的理由是,让读者们互相联系可能比一个人回答他们的全部问题要容易得多。这一直觉后来被证明是对的。创建不到5年,网站每年的页读数达到5亿之多,其各种主题细节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如何改装某些品牌的手机,或者不同移动通信网络的优点等。论坛所产生的信息如此优质,当顾客们遇到某个特别复杂的问题时,移动电话公司里的工程师甚至会介绍他们来查阅论坛里的信息。尽管霍华德论坛官方上不从属于任何移动电话公司,但它上面提供的技术性信息质量如此出色,正是源于这个社区对于电话的热爱(或者说痴迷)。
发行人兼会议组织者蒂姆·欧内利是富营(Foo Camp,即Friends of O'Reilly,亦称欧内利之友)会议的创建者。这个会议始自于某个邀请名单——邀集100位有趣的人物,让他们商定会议的议程和内容(当然是在一个维基上)。所有这些形式表明,以某种组织形式将个体的兴趣和才能聚合到一起,能够创造出普通机构形式难以复制的价值,尤其是以如此低的成本复制是完全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