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共和的政治领导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上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非常活跃,一些企业家经常列席法国议会。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自由职业者和政府公职人员的代表取代了他们在议会中的位置。由于不了解国际竞争带来的需求以及害怕迅速工业化,这些代表使法国普通选民产生了害怕大企业的心理。在20世纪初成为主要政党的法国激进党,把对小生产商的保护和扶持作为其经济目标之一。该政党成了一股支持经济保护主义的势力,但它也促进了许多小企业的创建。“一战”之前,法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以成千上万家微型工业企业而著称,它们绝大多数由个体企业家掌管。在1906年,手工业和工业部门71%的工厂属于个体企业,它们雇用着21%的工业劳动力。家庭手工业继续支配着服装制造等工业部门。1935年,法国政府通过限制开设超市为小商店提供保护。这样一来,法国仍是一个以小型独立生产商为主的国家,在经济上可能缺乏效率,但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
2.右翼的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主义
势力庞大的工业家族深受法国社会保守分子的仇视。大企业主往往是新教和犹太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信众。他们试图跻身于社会精英阶层(如兵团军官)的努力,遭到了抵制和敌意。这正是臭名昭著的德雷福斯事件(Dreyfus affair)的成因,在该事件中,一名出身于犹太裔创业家庭的法国军官被不公正地指控和判定为替德国从事间谍活动。法国人很难理解新教家庭和犹太教家庭为何能迅速致富,正如他们很难理解德国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何能迅猛崛起一样。法国各界的保守分子很快就把法国丧失强权和地位,归咎于他们认为的共和政府的缺陷。反犹太主义将种种失败归罪于犹太人,进而助长了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