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卫与古典派绘画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且是拿破仑崇拜者。生于巴黎。法兰西革命的时候,曾经失足下狱。然他在当时画界上的势力,可与拿破仑在政界上的势力相匹敌。故后来拿破仑得势,他就被提拔,做了宫廷画家的首领,用绘画赞颂皇帝的庄严与威力,而终其一生。

他常自称为“入希腊而超越希腊”的画家。在这点上他可称为古典主义者。然而其实他并不真能理解希腊,只是模仿而已。他的画面极广大,题材极复杂,杂然排列,没有精神的统一,只是技巧的叙事剧的一面而已。有的非常华丽,有的非常周详,大都像“全景”的照相,借以博拿破仑的欢心。故大卫的艺术,实在少有古典的艺术的庄重与写实,只是一种说明画,一种Panorama(回转画,全景),徒以满足拿破仑的浅薄的虚荣心而已。不过因为他亲自遭遇英雄的时代,故其对于古代历史的题材,能用与现代的题材同样的心情来描写。在这点上,其画风略有现代的意义,虽然微薄,终为现代画界的曙光。

当拿破仑的时代,民心正憧憬于古典。渴慕古代罗马的共和政治,因此大卫的古典主义,把拿破仑的革命神圣化;拿破仑的革命则给权力威势于大卫的古典主义。1800年,拿破仑为首席执政官,任大卫为美术总监。二人的关系渐渐深切起来。赞美共和主义的大卫,后来终于做了独裁政治家的忠仆。他肯定了“皇帝拿破仑”,做了王家的宫廷首席画家,而要求美术界的独裁的权力。政治的意见与社会的地位的变迁,诱致了他的画风的变迁。属于这时期的他的名作之一,便是《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这大制作,无意识地告示着美术史上的新时代的来到。即中古以来的感情的古典崇拜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空仰古昔的英雄,不如赞美现在的威武的英雄。大卫作这《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就是肯定拿破仑皇帝的加冕式。他作这画,费极大的苦心。多数的人物,一一地另描习作,先试作裸体素描,再试作着衣素描,最后配入画中。其中几个重要人物,竟特意被召请到他的画室里来,描出肖像,配入画中。画中的仪式的条件,皆遵照拿破仑自己的指示与意见。

1.大卫与古典派绘画 - 图1

《拿破仑·波拿巴穿越大圣伯纳德山口,1800年5月20日》(Bonaparte Crossing the Grand Saint-Bernard,20 May 1800),雅克-路易·大卫作品

1.大卫与古典派绘画 - 图2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Coronation of Emperor Napoleon I and Coronation of the Empress Josephine),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于1805—1807年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画成,立即送到卢浮宫,放在大广间中,以待1808年的Salon(沙龙)展览会。画中所描的:祭坛下有庇护(Pius)七世坐着,僧众围绕其旁。后方排列着廷臣。穿绯色的皇帝礼服的拿破仑,头戴月桂冠,正从教皇手中受取王冠,将加之于跪在祭坛上的皇后的头上。皇帝对于这画十分满意,赐荣名于大卫。

然而这画与其作者,后来的运命都很不好。1814年拿破仑退位之后,信任拿破仑的幸运的大卫也担忧起来。路易十八世即位,又加胁迫于他的生活。于是加冕式、授旗式及其他拿破仑肖像等画,均须隐藏了。然新王的处置颇宽大,大卫虽失了时运,仍得伏在画室中作肖像画。

1815年,拿破仑又归法兰西国土,大卫又得片时的荣幸。其六月,即遭逢滑铁卢之败。明年,大卫被放逐于国外。《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被切断为三部(有的画以铅粉涂掩),输送到放逐的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地方。时大卫年已67岁。于1825年客死其地,尸体不得返国。其友人及弟子等力为设法请愿,终不得许可。故大卫的灵魂,到现在还彷徨在异乡的墓地上。

大卫的古典派的承继者,有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与格罗(Antoine Jean Gros,1771—1835),皆为古典派的重要画家,有传世的作品。

古典主义的绘画以形式美为目的。其特点有四:

(1)艺术所有的美,不从自然看得,而从古代艺术中取来。

(2)完全注重形式美。

(3)为形式而牺牲个人的主观的感情。

(4)绘画的本质为素描的,轻视色彩。

综此四端,可知其特质是重形式而轻色彩。故其劣点,是拘囚于形式,排斥个性感情,而但表出“类性”。某评者谓古典派绘画的重形式,是现今的立体派等的一面的暗示。

1.大卫与古典派绘画 - 图3

《布罗格利公主》(Princesse de Broglie),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创作于18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