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西洋的后期印象派的绘画,是受东洋画风的感化的。试看塞尚、梵高、高更、卢梭的画,都有明显的“线条”,单纯的色彩,即东洋画风的表现。然这东洋画的感化,在后期印象派中并不十分深;到了所谓野兽派,东洋画化的倾向愈加明显了。

    一、野兽派

    一班画家叫作“野兽群”(Les Fauves),其画派叫作“野兽派”(Fauvism),未免使人稍感奇怪。然而我们须要晓得这两点,即第一,这当然不是画家们自己的命名,乃旁人给他们的称号,与“印象派”的名称来源同一情形(详见第三讲)。第二,这所谓“野兽”,乃是西洋人的意见;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也许不以为奇,不承认其为“野兽”。因为野兽派绘画,就是奇怪化的西洋画,东洋画大都是奇怪(grotesque)的。

    试看马蒂斯(Matisse)的《青年水夫》和弗里茨(Friesz)作的《夏日》。《青年水夫》中处处是粗枝大叶的笔法,眉、眼、鼻、口、面、颈、手,均用粗大的线。衣服的形状与绉痕非常简单,曲线单纯而质朴。到处落笔为定,全幅一气呵成。可惜这插图是单版,要是原色版,我们更可看见其色彩也与形线等同样的单纯,质朴,原始,粗野。次再看《夏日》,写实功夫比前幅深一点,然而处处作单纯的、平面的表现,使人起剪纸细工似的感觉。卖氢气球者的面貌,用简单的数笔,表出幼稚的远近法,却又朴雅可爱。前幅的青年水夫的面貌,与这卖氢气球者的面貌,显然同一笔法,虽然犯越解剖学与远近法,而另有超乎规矩与法则之外的可爱之处。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

    《青年水夫之一》(The Young Sailor I),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06年

    关心于西洋画的人,一定承认这种画在向来的西洋画中是特殊的,异端的,别开生面的。因为向来的西洋画(印象派以前),都是注重写实的。即对于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的描写,西洋画向来是很忠实的。说得粗拙一点,向来的西洋画都是近似于照相的,从来不曾有过像这《青年水夫》一类的画法。这《青年水夫》,似乎不是用西洋的油画刷子来画的;而是描钟馗或达摩祖师的中国画笔底下的产物。故所谓“野兽”,乃是西洋人的意见,西洋人一向看惯忠实细致的作品,对于这《青年水夫》就觉得奇怪,粗野,就名之为“野兽派”绘画。我们中国的画本来单纯,奇怪,警拔。所以我们看了这《青年水夫》,方喜西洋画的“归化”东洋,不嫌其为“野兽”了。

    西洋的后期印象派的绘画,是受东洋画风的感化的。试看塞尚、梵高、高更、卢梭的画,都有明显的“线条”,单纯的色彩,即东洋画风的表现。然这东洋画的感化,在后期印象派中并不十分深;到了所谓野兽派,东洋画化的倾向愈加明显了。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2

    《高名三美图》,日本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作品。浮世绘的艺术风格对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故所谓Fauvism(野兽派),并非标明旗帜的一种主义,乃是对于塞尚等以后的一班新兴画家的绰号性质的名称。1908年间,有一班青年画家群集于巴黎,标榜这一种画风。人们就呼之为“野兽群”。但他们其实并不结合团体,也没有分明的时期;不过在二十世纪的黎明,大家对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绘画觉得沉闷厌倦,而希望新鲜的绘画出世的时候,这班青年画家抱了反抗旧派的胸怀,出来适应这时代的要求,而为同气的朋友。其先锋为:

    马蒂斯(Henri Matisse)

    此外有名的画家,约举之有下列诸人:

    德朗(Andre Derain)

    弗拉曼克(Mauricede Vlamink)

    鲁奥(George Leoult)

    弗里茨(Othon Friesz)

    杜飞(Raoul Dufy)

    东根(Kees van Dongen)

    洛朗桑(Marie Laurencin,女画家)

    雷东(Odilon Redon)

    马尔凯(Albert Marquet)

    洛特(André Lhote)

    莱巴斯克(Henri Lebasque)

    塞冈扎克(André Dunoyer de Segonzac)

    这班画家的作风,都奇怪,粗野,甚至无理,蔑法。然而他们都受后期印象派的塞尚的影响,从塞尚出发。绘画经过了他们的奇怪、粗野的表现之后,就达到变幻、分裂的“新兴艺术”的境地,就有所谓立体派、未来派等的出现。故塞尚是新兴艺术之祖,野兽派画家则是新兴艺术之先锋队。今将前列诸人中最重要者八家分述于后。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3

    《圣让德鲁兹》(View of Saint-Jean-de-Luz),阿尔贝·马尔凯创作于1907年,现藏于俄罗斯莫斯科新西方艺术国家博物馆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4

    《青年水夫之二》(The Young Sailor II),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06年

    二、马蒂斯

    这“野兽群”的队长,便是马蒂斯。他少时曾在巴黎美术学校肄业。因为他从小露示天才,有特殊的色彩感,又为年长者,故入二十世纪以后,朋友们都推崇他为先辈。所以野兽派在无形中奉马蒂斯为中心。但他的画风,曾经屡次变更。可以表示野兽派的画风,在1904年以后开始。此后四五年间,他曾作《意大利女子》《自画像》《化妆》《西班牙舞女》《青年水夫》等作品。但到了1910年,作风又稍稍变更。即向来的刚强的手法,渐渐变成柔和,自由。有名的《舞蹈》《音乐》《马蒂斯夫人》《画家之妻》《金鱼》等,便是这时期的作品。到了欧洲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者注)的时候,马蒂斯的艺术也沉滞起来;但战后他仍为欧洲画坛的大家,技术愈加洗练、轻快而清新了。

    马蒂斯的绘画,评家比拟之为书法中的草书,最为切当。塞尚的画是颜真卿体,马蒂斯的画是董其昌体,又立体派的毕加索(见下讲)的画是张旭的正楷体,后节所述的鲁奥的画是十七帖的狂草体。用字体来比方画风,颇有兴味。然马蒂斯总之是色彩的画家,感觉的画家。他具有特殊的才力,能从心所欲地表现物象的色彩与形体。然而他没有像塞尚的volume(见第七讲),又没有像高更、梵高、卢梭等的特异性,只是一个轻快灵敏的小品画家。试看他的代表作《青年水夫》,最动人的,是其可惊的色的表现。因有这色的效果,全画清新,鲜明,使人感到强的印象,与温暖柔和的感情。然而全画中所用的色只有三种——淡红而稍带黑的背景,深蓝的上衣,青的裤子。三种色彩作成单纯而又丰富的“调和”。深蓝色的帽子底下的黄色的颜面中,用粗线画出着眼、鼻、口、耳。色、线、感觉,都尽量地单纯化了。然而这画只有这点表面的、感觉的快美,此外既无何种内容,又无volume。只因其在其色彩上、形体上或感觉上,显然地破坏传统的约制,对于新兴艺术有多大的影响,故这画可说是现代人的精神表现,有高贵的价值。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5

    《舞蹈》(Dance),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10年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6

    《意大利女子》(The Italian Woman),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16年

    三、德朗与弗拉曼克

    德朗(Derain)与弗拉曼克(Vlamink)是位在马蒂斯之次的、野兽派的中坚人物。他们二人性格与境遇并不相同,但是很亲切的朋友。

    德朗于1880年生于巴黎附近的夏多村中。他的父母的生计很充裕,起初令其研究工业技术,后来他自己改习绘画。但是幼时所习得的这点工业的特性,始终不能泯灭,表现于他的全生涯的作品中。他幼年的时候,就同住在对岸的村中的弗拉曼克相交游,直至长大,二人间的感情不变。所以有人称呼他们两个为“夏多派”。德朗受昂格尔(Angres)及塞尚的影响甚多,这在他的作品中分明显露着。他最初曾在卡利安尔(Carrier)的画室中研究。1904年以后,喜描风景画,受梵高的感化甚深。到了1907年,他方才真个悟通了自己,寻出了自己的路径,所作的第一幅自己表现的画,便是《群浴者》。后来他又作《构图》,则又分明是马蒂斯的画风。他的代表作,作于1910年之后,即《卡纽的一瞥》《卡纽的桥》等,这等作品更为坚实,且其中立体的表现已很显明,有方形与三角形叠积的风景画。还有《狩猎》《窗》《静物》《少女》,及最近作《人物》,也可说是他的代表作。要之,德朗是最健全的理智的所有者。他能正确地解释塞尚,而传递到其次的立体派。在这点上,他在艺术从“现代”到“新兴”的步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德朗仅就物象表面而观察,还没有深入内部而研究物体的本质。所以他的艺术,结果仅为塞尚方式的理解者又传达者而止。要之,马蒂斯只是流连于色彩方面的趣味;德朗则已能唯物地表现物象的有机感,在时代上更进一步了。

    弗拉曼克与德朗,同是真率的、端严的、明快的画家。不过弗拉曼克没有像德朗的理知与明察,而有野性与破调,这里面含有弗拉曼克的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色彩。弗拉曼克生于巴黎,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法国人。大约荷兰的野生的血,在他身体中没有提净,故发露而为“野兽”的元气。所以他幼时就欢喜野菜的气味,及果物的色彩。他的父亲是音乐家,所以他一早就亲近艺术。后来他曾经加入军队,在军营中被呼为“无政府主义者”。又参加欧洲大战,这主义的倾向愈加深了。他曾经热狂地发表意见:“战争一事,在我觉得是一大学问。这可以确证我以前所想到的事。我在文明之下的一切信赖,科学,进步,社会主义,都崩坏了!连对于二十岁时代的友人们也全然不信赖了!我除了我以外已无一人信赖……历史,我也不相信了!绘画,我也不相信了,绘画并没有进步!”从这种思想上看来,弗拉曼克在某一点上是承受了梵高的衣钵的。他所描的画大多数是风景。1906年以前作梵高风;到了1912年,变成强硬的笔触;战后更加发挥其特色,每喜用白色与青黑色对照,使画面上充溢一种清凛之气。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7

    《科利乌尔的山》,安德烈·德朗创作于1905年,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8

    The Clearing at Valmondoiis,莫里斯·德·弗拉曼克创作于1912年

    四、鲁奥、弗里茨、杜飞

    比弗拉曼克笔法更加粗野,而作极端野兽派的表现的,是鲁奥(Leoult)。鲁奥于1871年生于法兰西。他的画风,是野性的积极的表现,当时的画家中没有一人可同他匹敌。所以他有“野兽中的野兽”“地狱的创造者”的称号。他胸中怀抱着非常粗暴、奇怪而可怕的心。他的父母很贫穷,他十四岁时曾经做玻璃画工的学徒。二十岁入美术学校。最初学浪漫派的画风,曾获得罗马奖,为驯良而恪守传统的平凡的青年。自1894年以后,忽然面目一变,其画布上现出异样的、可怕的形色来!到了1904年,就变成“野兽群”中的一人,而惯作极奇异的表现了。这激变的原因在于何处?大概因为他是在Proletariat(无产者)的下层中度苦闷的生活的“现代的怪物”的缘故!同在贫民阶级,音乐师的儿子弗拉曼克与玻璃画工的学徒鲁奥,同属野性,而表现各异。鲁奥所描的,不能说是“丑”。他只是把他的“真实”与他的思想照样描出,把他的Proletariat的心性的黑暗的一面表出而已。拿他来同无政府主义的弗拉曼克比较研究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的意义。《小奥朗比亚》《罢拉利拿》,是他的代表作。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9

    《老国王》(The Old King),乔治·鲁奥创作于1916—1936年间,现藏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美术博物馆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0

    《戴刺冠的耶稣画像》,乔治·鲁奥作品

    弗里茨(Friesz)于1879年生于亚佛尔港。他父亲是远洋航路的船长。他幼时肄业于亚佛尔的美术学校,专心研究古代雕刻的严正的素描。1895年,他十六岁时,即从事创作。不久来巴黎,入巴黎美术学校。然而他在校中所得甚微,其大部分时日,在卢浮宫美术馆中摹写名作。后来他中途辍学,1902—1903年之间,他来到诺尔曼地,受了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暗示,研究外光,有作品若干幅。再回到巴黎的时候,巴黎已是“野兽”的时代,一群叛徒奉马蒂斯为主脑,正在酿造“野兽”的空气。弗里茨加入了他们的团体,渐渐倾向于马蒂斯式的大胆的单纯化,与粗而力强的线的表现。到了1907年,他的个性的制作开始陆续产出。其明年,发表其代表作《秋的劳作》,又续作《渔夫》《夏》《泉上的女子》等名作。欧洲大战的时代到了,他也被送入战场,其间他描写《大战的比喻》一幅,为浪漫风的象征的作品。弗里茨的画风,显然是出于塞尚的。然其表现不及塞尚的力强,颇有传统的构成画的风味。

    杜飞(Dufy)是弗里茨的同乡人。起初为工艺美术家,于织物的意匠上有新颖的研究,又以版画家知名。在什么时候改习绘画,不详悉;只晓得他在1903年初次出品于独立展览会,但这时候的作品,还不曾脱出印象派的范围。不久他就受了梵高的感化,又得了弗里茨、马尔凯(Marquet)及马蒂斯的暗示,就做了“野兽群”的一人。其作品有《废墟》《花篮》《街》《夏的欢喜》《港》等。他欢喜取复杂的景色,收罗许多物象,作复杂而深奥的排列而表现。评家都说他是出于印象派,而欲以主观支配现实的人——一个叙事诗人。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1

    《克勒兹的景色》(Landscape of Creuse),埃米尔-奥东·弗里茨作品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2

    Le Cavalier Arabe,劳尔·杜飞创作于1914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

    五、东根、洛朗桑

    东根(Dongen)于1877年生于荷兰,十九世纪末,来居巴黎,这时候他正是二十余岁。他在荷兰的时候,曾经描写风景。自从到了巴黎之后,全被繁华生活的甘美的情调所迷,而热心地描写巴黎的《假装舞蹈》《戏馆廊下的女子》《跳舞》等题材了。他的出品于独立展览会,始于1904年。自此以后,他就在巴黎为知名的画家了。其名作有《二人的侧面》《水浴》《东洋初旅》等。总之,东根是马蒂斯的流亚。他只是在简单平易的线中作出陶醉的感觉而已。所以他的画实在都是略画(sketch),他的特色就是略画。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3

    Le Sphinx,凯斯·凡·东根创作于1920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

    洛朗桑(Laurencin)夫人比较起东根来,更接近于新兴艺术的精神,而深入于直感的世界。这女子生于巴黎的一中流家庭中,幼时从师学画,后来与毕加索、布拉克(Braque,二人皆立体派画家,详下讲)等交游,就加入了“野兽”的群中。她也曾参加毕加索的立体派运动,然而究竟不能说是立体派的画家。1907年,出品于独立展览会,1912年,开个人作品展览会,表示其独得的特殊的感觉与色彩,从此就闻名于世。她代表的作品,有《少女们的化妆》《林中》《弹六弦琴者》《朋友》《有鹦鹉的肖像》,又有素描名作数幅。要之,洛朗桑其实只是巴黎一女性,占有良好的境遇,不过具有特异的感觉,不肯妥协于大众,而求自己的表现。所以她的感觉,很是末期的,没有积极的主张,而只有趣味。这趣味中所含有的精华的,现代的,又病的“甘美”(delicate),足以使我们的神经末端发生共鸣。在这点上,这女子与东根等不同,可以加入更新的立体派的群画家中。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4

    玛丽·洛朗桑的两幅作品,Autoportrait,创作于1924年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 图15

    L’éventail,创作于1911年,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玛丽·洛朗桑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