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意力表现的艺术:表现派
听说德国现在表现派画风非常流行,咖啡店、戏馆、商店等处,到处有表现派风的装饰。中国现在的出版界大流行奇特而刺激的封面装帧,不知与德国的表现派有何因缘?
经过书坊店门口,看见了样子窗里新书的封面画的奇特与刺激,使我联想起德意志现代流行的表现派绘画。听说德国现在表现派画风非常流行,咖啡店、戏馆、商店等处,到处有表现派风的装饰。中国现在的出版界大流行奇特而刺激的封面装帧,不知与德国的表现派有何因缘?
十九世纪的西洋艺术集中于巴黎。入二十世纪以后,欧洲各处都发起新兴艺术:法兰西有立体派(1908年左右),意大利有未来派(1909年左右),俄罗斯有抽象派(1909年左右),德意志有表现派(1910年左右),瑞士人又发起达达派(1920年左右,见下讲)。二十世纪的艺术中心地在于何处?现在尚未可知。最可注意者:德意志向来在美术上是后进的、顽固的国,前世纪的一百年中只产生一个浪漫风的勃克林(见第二讲),和一个写实风的门采尔(见第一讲),仅占据欧洲画坛的一小角。二十年来居然也有最新的表现派勃兴,且其势力广大,影响于北欧各国,比立体派未来派等稳健而普遍得多。真是不可思议的现状。
艺术上的流派的名称,最为暧昧而多纷歧。有的人把塞尚以后直至今日的一切画派统称为“后期印象派”,有的人把未来派、表现派都包括在立体派中。又有的人总称塞尚以来的新兴艺术为“表现主义的艺术”。
现在从最后一说。凡主观表现的,即画面形体动摇的绘画,总称为广义的“表现主义”,以对待其前期的“自然主义”(写实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及更前期的“理想主义”(古典派、浪漫派)。这广义的“表现主义”,包含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派、表现派(狭义的)、达达派的六派。然这也是为了说明的便宜而假定的。
《自画像与拉琴的死神》(Self-portrait and Longed for Death),阿诺德·勃克林创作于1782年,现藏于德国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博物馆
《有阳台的房间》(The Balcony Room),阿道夫·冯·门采尔创作于1845年,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画廊
现在所要说的表现派,就是1910年兴起于德意志的一种新兴艺术。这表现派原不限于德意志国内,其流风又波及于奥地利及北欧。然这意力表现为主的艺术,其本质是德意志的,条顿的。其对于以感情的快美的表现为主的、法兰西的、拉丁的艺术,本质完全不同。为说明的便利起见,这表现派又可假定地分为前后两派,即表现派与新表现派。
一、表现派的发生
德国自昔为联邦之国。全国的首府是柏林,但其他各联邦亦各有其首都,且都繁盛而有势力,例如闵行(München),德勒斯登(Dresden),便是不亚于柏林的大都。这三大都,自古在艺术上各占有流派的势力。故表现派的发生,当然也在这三大都市取其发达的途径。表现派最初发起于德勒斯登。
1906年,德勒斯登发起一个艺术运动的团体,名曰“桥”。这团体发行机关杂志,又开展览会。其中主要的人物是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基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i)及佩克斯坦(Max Pechstein)。佩克斯坦在这艺术运动中为最有力的人。他从南洋归来,努力于描写强烈的光线与原始的生活,作风比其他的诸家更为刺激强烈。这团体就奉他为中心人物。1910年,佩克斯坦赴柏林开展览会,加入的同志甚众,在德国艺术界为从来未有的盛况。德国在绘画上向来是不振兴的,在绘画史上少有特别可记录的画家。这长期的沉默的反动,就产生了表现派大画家佩克斯坦。
《乔达摩的人像》(Portrait of the Poet Ghuttmann),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创作于1913年,现存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Badende in Moritzburg,马克斯·佩克斯坦创作于1910年
不久闵行地方也响应了。1909年,闵行地方发起一个“新艺术同盟会”。当时德国最一般的新艺术运动是所谓“分离派”(Sezessionlism),这“新艺术同盟会”便是反抗分离派的。同盟会中的主要人物,是卡诺尔特(Alexander Kanoldt)、马尔克(Franz Mark)等。此外俄国的康定斯基(Kandinsky,见前抽象派),法国的东根(Dongen,见前野兽派)、毕加索(Picasso,见前立体派)等也都来参加这运动。这一年冬季,他们在闵行开绘画展览会。但结果大受公众嘲笑诽谤,各报纸上都有侮辱的批评。但他们全然置之不理,只管奋勇前进,继续在德国及瑞士各都市大开展览会。虽然没有一处不受公众的反对,但在各都市也获得了不少的同情的友人。明年秋季,又开第二次展览会,会员比去年更多了。其运动就传达到柏林。
1912年,柏林发刊一种宣传这新兴艺术的杂志。其主要的作者有画家克利(Paul Klee)、夏加尔(Mark Chagal)及雕刻家阿契本科等。康定斯基也加入他们的团体,为这杂志的投稿者。阿契本科是新雕刻家,即所谓“雕刻的绘画”的作家,他们把自己的新派绘画的照相版、论文、诗歌等在这艺术杂志上发表,又开展览会,举行音乐会。他们的运动对于德国其他各处的新兴艺术上有很大的影响。
欧洲大战以后,表现派的特色更为得势,其流风漫于德意志的全画坛。这和意大利的未来派、法兰西的立体派性质完全不同。未来派、立体派不过是几个急进的艺术家,或一部分的好事者的所为,对于群众没有多大的势力;表现派则影响于德意志的一般社会生活上,其影响广及于咖啡店的装饰,商店的样子窗的图案,建筑的式样,及剧场的布置,影戏片的排演上。到了现在,表现派艺术早已成为德意志人的常识了。且其势力不限于德意志国内,又波及于其南方的奥地利,北方的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远达于俄罗斯,与大战后的新兴的政治一同有支配世界的伟力了。更新近的后期表现派诸家,其主张更为彻底。一般视为后期表现派的人们,即前述的克利、夏加尔及康本同克(Heinrich Kampendonk)、施利姆普夫(Georg Schrimpf)等,都正在努力于艺术的主观化运动。
《猫与鸟》(Cat and Bird),保罗·克利创作,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二、表现派的特色
表现派究竟有无实体?其特色与本质如何?要概括地说明,很是困难,现在只能作一面的观察。
表现派是现代的,同时又是德意志的。这是根本上与拉丁文化相反对的一种条顿文化。法兰西所代表的拉丁的人类生活的样式,向来墨守希腊以来的传统,注重外部的感觉主义与直观主义,所以在一切艺术上构成着一种陶醉的蜃气楼。至于德意志人的(条顿人的)意力主义,则向来在艺术上有主观表出、意志表现的特色,到了现代就产生表现派的艺术。条顿民族的艺术,大概有严峻、强硬、苦涩、深刻、苛烈的倾向,与闲雅秀丽的拉丁民族的艺术完全异趣。
故表现派的第一目的,是主观内容的积极的表出。表现派的表现,不像立体派注重形式,也不像未来派注重动与力,而是注重“内容”。换言之,是注重精神或心灵的本质的价值。表现派的绘画原也有“形式”;但其形式不过是“内容”表出上所必取的手段而已,与立体派的毕加索所研究的“为形式的形式”完全不同。故在表现派,“艺术”完全不是外界物象的形似或再现。关于外界物象方面的事,已有立体派、未来派、抽象派等艺术家彻底研究过,表现派的人们可不必再来研究这方面的事。表现派欲与前者取反对的路径,而从内容出发,主张一切外象的主观主义化。
内容的主观主义化,就是主观的积极的意力的表现作用。故表现派的内容,可说就是“意志”,或“意力”,即人类的意志,生命的力。故表现派画家不必像印象派画家探究事象的外部,不必接近自然,不求与自然相似。他们所努力的要点,是尽力把主观表出,高调地表出,使第三者也能受到与作者同样强烈的感动。故表现派绘画不是“写实”的,而是“写意”的,即“象征”的。作者胸中强调的意力,在画中作强调的表现,使观者胸中也起同样的心的兴奋,是表现派所努力的要点。“表现”不是说明,不是报告,当然用不着纯客观的写实,只要借一种象征的手段来传达主观的意力就是了。
这种象征或符号,对于观者的刺激越强越好。这原是新兴艺术的一般的倾向,不限于表现派。唯表现派尤加注重意力的强调、意识状态的异常、与刺激的猛烈。为欲作刺激的异常的表现,凡对于这目的有效用的手段,他们无不取用。所以他们有时亦借用立体派或未来派的方法。但所谓借用,并不一定是追随或模仿,不过是受他们的暗示。例如表现派绘画中的形体的歪斜与变乱,是受立体派的暗示的。为欲表现外象的威力,故意把建筑物、树木、风景、山岳,或人物的颜面等描成歪斜变异,把圆的轮廓描成直线的,或把线的角度变更。又用他们所欢喜的炸弹爆发一般的形,电光闪烁一般的线。这都是内容表现与意力表现上最有效的方法。他们用色彩也取强调与变异的手法,应了主观表现的需要而随意驰使色彩。但也不是像抽象派的康定斯基一般追求色彩的表面的效果,都是为了主观与意力的表现而把色彩描成强调或变异的。为了表现的强调,他们又应用色彩与形体的节奏的效果,作rhythm的表现。这rhythm在表现派中就是accent。立体派及未来派中也已有accent,但在表现派更为明显。例如使某部降低,某部分高调以发挥意力的效果,以明示内容的意义,便是accent的用处。又运动的象征,在表现派作品中也常应用。不过不是像未来派专门描写疾驱与变幻的光景,而是用运动的象征来表现意力。
表现派是意力表现的艺术,故极度地偏重主观与个性。故表现派的作品中,内容是个性的,形式也是个性的,没有一般通用的表现法,这是与别派不同的一个重要点。
《柏林街景》(Berlin Street Scene Painting),基尔希纳创作于1913年,现藏于德国柏林桥社美术馆
三、表现派诸画家
表现派中的主要人物,计有前表现派六人,后表现派七人,共十三人。其中大部分正是壮年的人,正在世间活动。今略为介绍如下:
1.佩克斯坦(Max Pechstein) 是表现派的主将。他是德勒斯登人,幼时亲近自然,为田舍儿童。二十岁方入德勒斯登的工艺美术学校,在学中非常勤苦。1906年,曾参加“桥社”的团体,尽力从事表现主义运动。1910年,其三幅作品在柏林的分离派展览会中入选,时评很好。次年,又加入了新分离派,努力作裸体画。其间他常常作意大利旅行,赞叹南国的刺激的生活,从此发心游历东洋。1914年4月,向东洋出发,经历印度、中国、菲律宾、日本。是年11月,由长崎来上海,又赴马尼拉。这时候恰逢欧战勃发,他暂时赴中立的美国小驻,不久就归国,加入战队。1917年春退伍,从此专心于绘画。他把东洋游历中所受印象最深的南洋群岛的风景与人物,表现于绘画中。其作品最为世人所称誉。在表现派的诸作家中,他是最稳妥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朝》《夏》《玩具与孩子》《美术家之妻》《自画像》《雪景》《漕人》等。
2.赫克尔(Erich Heckel) 也是德勒斯登人,与佩克斯坦同是“桥社”的会员。他的艺术,从客体主观化的新自然主义出发,转入大胆的自己表现。他的人生观以懊恼苦闷为基调,欲图自救,就向着宗教的境地而突进,所以他是表现派的积极主义者,为象征的宗教表现的画家。杰作有《海上的圣母子》《祈祷》《自画像》等。
《自画像》,埃里奇·赫克尔作品
《自画像》,奥斯卡·柯克西卡作品
3.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 生于德国的洛德尔夫。1906年加入“桥社”,住在柏林。他的作风是“简单化”。用寥寥的数笔,作sketch风的绘画。他的表现法,受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及原始艺术、土人艺术的影响,有简朴的特色,与佩克斯坦相似,但比佩克斯坦更为硬直。其作品知名者有《赤砂》《B.R.像》《朝景》《渔夫与舟》《月影》《户外的Act》等。他又擅长木版画,在版画界中开拓一新境地。
4.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 生于维也纳。他是画家又演剧家。其绘画自印象派出发,后来脱出了印象派,从事自己表现。他的油画,颜料最费。把颜料从管中榨出,直接堆涂在画布上。试看其《自画像》即可知。这办法确有“动”的效果,可给观者以很强的刺激。但他的特质只限于表面的技术,内容大都是固定的。但他特殊的表现法,于人物描写上效果很大,故与佩克斯坦等一同被尊为表现派的元老。
5.梅德内尔(Ludwig Meidner) 是贝伦斯塔人。他最初描浪漫派的宗教画,又转入印象派中。后来到巴黎,受了塞尚等的影响,大为感动,说“巴黎是我们的真的故乡!”从此便开始了表现派的制作。其作风为深刻的象征的表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相同调。其名作有《我与街》《自画像》《霍乱》《场末的光景》等,大都是阴惨的、激烈的表现。
6.莫尔克纳(Wilhelm Molgner)生于威斯德发伦。幼时欢喜音乐,常自命为音乐家。他的本性是孤独的,欢喜在田野中散步,对于自然亲近起来,其兴味也渐渐改向绘画方面。1909年,发表其名作《磨小刀的人》,就以画家知名于世。他的画风,起初近于印象派,后来移向抽象方面,受康定斯基的感化。欧战爆发,他加入军队,被遣往西部战线,负伤而还。病愈,又赴战场。1917年8月入战阵后,消息全无,大概是死在沙场上了。年仅二十六岁。
7.夏加尔(Mark Chagal)后期表现派的中心人物。以上所述的六人是表现派的人物,以后所述七人是后期表现派的人物。夏加尔是犹太人,生于俄罗斯。幼时长育在俄罗斯农民生活中。后来到了首都,也一面学画,一面劳动。1910年,始来巴黎。他的犹太人的本质接触了巴黎的文化,即爆发而为表现派的创作。1914年归俄罗斯,用全新的眼光眺望故乡,所感刺激更深,所产作品也更加新颖。其代表作有《家畜商人》《我与村》《自画像》《诞生日》《青的家屋》等。莫斯科的犹太人剧场的壁画,也是他的名作。
8.乌屯(Maria Uhden)是一个德国中等家庭的女子。起初在闵行研究。后来到柏林,见了夏加尔的作品,大受感动,就一变其作风,而加入新表现派的运动中。1915年,开第一次个人展览会。其表现都是不可思议的幻想的世界。她欢喜描动物。牛、马、骆驼等,是她的画材。又欢喜描激烈的变动。例如其名作《街的火灾》,为她的精神生活的一象征。后来与施利姆普夫(见后文)结婚,生一男儿。不久她就死在闵行的病院中,享年仅二十六岁。
《我与村庄》(I and the Village),马克·夏加尔创作于1911年,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
《飞跃埃菲尔铁塔的情侣》(The Bride and Groom of the Eiffel Tower),马克·夏加尔作品
9.康本同克(Heinrich Kampendonk)是莱茵地方的人。其画风与夏加尔、乌屯相同。1910年前后,曾受马尔克与康定斯基的影响。他的特色是小儿的原始风。他的小学时代以前的天真的儿童气,常常确实明晰地保留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中最有特色者,为《静物》《二爱人》《寡妇》《猫与少女》《骑者》《浴人》等。
10.克利(Paul Klee)生于瑞士,其父亲是德国人。父母都是音乐家,故克利幼时也受过音乐教育。1898年,他到闵行,始改绘画生活。后来游历意大利。1906年,第一次在闵行展览会中出品。其画风略受塞尚、梵高的影响,而有畸形的特色。又研究色彩的抽象的罗列,有康定斯基的抽象表现的画风。1915年曾参加战队,为步兵、飞行兵,又为军中会计系职员。战事告终,他仍为画家。此后其画风愈加超脱一切理论与既成的关系,而作纯感性的表现。
11.施利姆普夫(Georg Schrimpf)就是前述的女画家乌屯的丈夫。他是德意志后期表现派中最代表的一人。生于闵行,少年时代曾度放浪的生活,飘游各地,在比利时曾为旅馆的茶房,又卖面包,卖煤。在德意志北部各都市从事种种劳动。1909年归故乡,投身于无政府主义党。以卖面包为业,利用空闲的时间,作小品的绘画。他的作风,画面有音乐的melody的效果,全排除传统,用最新鲜的意识作画。其特色是安定,明了,力强。代表作有《抱猫的少女》《访问幼儿》《自画像》《S夫人》《孩子与豚》等。
12.格洛斯(Georg Grosz)为Graphic画家,就其技术上说,在杜米埃以后为第一人。1915年始以画家知于世。其作品中有深刻的讽刺画,如《休假日》《Proletaria的光与空气》《身体检查》等便是。他在现代画家中,是用革命主义的精神描写社会事象的第一人。
13.阿契本科(Arexander Archipenko)是雕刻家,但又可当他是画家。他是实行撤废雕刻与绘画的界限,而作造型化的表现的新艺术家。他是俄罗斯人。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可称为“绘画的雕刻”或“雕刻的绘画”的彻底的表现。他用平面的金属、木片或纸张,在其上描出或雕出他的新的造型作品。他的主张,是追求表现的纯粹,以达于构造原理与作用的根本的原则化,和纯粹的直感的“造型”化。
德国从事表现派运动的人物很多。上述十三家是其最主要者。
《夕阳》,保罗·克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