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第四章 谱表

    谱表由五条平行横线组成。共五线四间,自下而上,依次定名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

    例12

    五线四间及最上最下,共得十一级,可记录十一个音。音自下向上而渐高: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

    例13

    倘要用比这十一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可临时在上方或下方加一短线,这短线叫作“加线”。名称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

    例14

    谱表有两种,冠用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记号的叫作“高音谱表”,冠用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记号的叫作“低音谱表”。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

    例15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7叫作“高音谱号”,其下方大圆圈中心正好在谱表的第二线(是g音)上,所以又叫“G谱号”。又这高音谱表为小提琴乐谱所常用,所以又叫“小提琴谱号”。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8叫作“低音谱号”,其两点夹着第四线(是f音),所以又叫“F谱号”。

    两种谱表相重叠,而以纵线及弧结合其左端,叫作“大谱表”。大谱表本来是由十一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因为要分别高低音部,故用重叠的两个五线谱,在其间留出一加线的地位。这加线平常不设,要用时临时加写,如下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9

    例16

    又通常总把两五线谱间的距离加阔一点,以便分别清楚,然而其间所容,只有一加线,如下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0

    例17

    谱表上一黑点表示一音,犹之钢琴上的一键板。音乐上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很多,但基础的只有七音,即cdef g a b。这七音称为“音名”。音名是调的名词,是固定的。唱歌时,不用音名而有“唱名”,即do remi fa sol la si。在钢琴上弹C调时,即以c为do,关系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1

    琴的键盘上的许多音,就是数组的音名的连续。自琴的正中央的c音向右方的七音,用小字母而加数字1的,叫作“小字一组七音”或“基础七音”。基础七音以右的(即更高的)一组,加数字2的,叫作“小字二组七音”。又基础七音以左的(即更低的)一组,用无数字的小字母的,叫作“小字七音”。小字七音以下(左)的一组,用大字母,叫作“大字七音”。这是乐谱的一般规则。故琴上以正中的c为中心的四组音,规定名称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2

    例18

    基础七音的c1,叫作“中央c”。中央c在键盘上位于正中,在谱表上也位于正中,即大谱表中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中央所夹的加线上。故大谱表的各线与各间,也有规定的音名,如例19: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3

    例19

    弹琴及合唱所用的音多,故常用大谱表。上方的高音谱表记录右手所弹的或高声部所唱的音,下方的低音谱表记录左手所弹的或低声部所唱的音。单音唱歌及小提琴所用的音少,又高,故通常仅用高音谱表。例如普通学校所用的浅易的唱歌谱,便是仅用高音谱表的。仅用高音谱表时,下方第一加线为C调的do。七音的位置如下(注意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4

    例20

    下面的C调乐谱可供读者练习音的位置的识别: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5

    例21

    第五章 音符

    谱表上所记录的音,叫作“音符”。音符的记录有两种作用,即音的高低的表出与音的历时长短的表出。音的高低,由谱表上的位置表出,在第四章已经说过。音的历时长短,则由音符的形状表出。今说明于下:

    一、单纯音符

    单纯音符有六种,其历时长短以拍数计算。今假定最长的全音符为四拍,则得各音的时值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6

    所谓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就是把全音符分为二或四而取其一的意思;余例推。故例22的六行,历时相等,可以比较各种音符的时值(数字表示拍子)。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7

    例22

    音符上的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8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19,叫作“符头”,因符头在谱表上的位置而定音的高低。垂直线叫作“符干”,符干他端的一撇叫作“符尾”。连写数个有符尾的音符时,可将各符尾连接为直线,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0

    例23

    又符尾向上向下,时值毫不变更。在乐曲记载的体裁上,单音乐曲的谱表,凡符头在第三线以上的,符尾向下。符头在第三线以下的,符尾向上。适在第三线上的,视情形而定向下或向上。如下例所示: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1

    例24

    但合唱的谱表,因为一表上要记载高低两部的乐音,故记谱时一部音符的符干全体向上,他部音符的符干全体向下。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2

    例25

    二、附点音符

    附点音符分单附点音符与复附点音符两种,但后者不多用。单附点音符,就是在单纯音符右旁加一点。其历时为单纯音符加其一半。通用的有五种,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3

    复附点音符,就是在单纯音符右旁加两点的。其历时为单纯音符加其四分之三。通用的有三种,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4

    三、休止符

    就是表示不发音而默止的符号。单纯休止符主要有六种,其名称及历时长短,均与单纯音符同。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5

    例26

    四、附点休止符

    休止符上加附点,其作用与音符上加附点同。主要有下列八种,其休止拍数与附点音符同: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6

    例27

    然而音的连续休止没有痕迹,故通常不写附点而写两个或三个休止符的连续。譬如休止六拍的附点全休止符,通常写一个全休止符,续写一个二分休止符,结果同是六拍。又两小节以上的休止符记法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7

    例28

    下面的C调乐谱,可供读者复习(每一方框表示一拍,白色的是唱的,黑色的是休止的)。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8

    例29

    第六章 拍子

    乐曲上所用的“拍子”有一定的拍数及规则。凡乐曲,每行必区分为时值(即拍子数)相等的数“小节”。各小节之间,界以“单纵线”。乐曲一部分结束处或告终处,用“复纵线”。

    每小节开始的音,必是强音。每小节末了处的音,必是弱音。

    如例30所示(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29记号两线分开的一端表示强音,两线连结的一端表示弱音):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0

    例30

    乐曲的拍子,在谱表开始的谱号之次用数学的分数形式标明着。这分数叫作“拍子记号”。普通所用的拍子种类及其拍子记号,约有下列八种: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1

    分数的分母,表示当作一拍的音符的大小;分数的分子,表示每小节所含的拍子的数量。例如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2,便是表明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含有两拍,余例推。故读者在乐曲开始处看到拍子记号后,可由下列的公式而了解: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3

    例31

    各种拍子的乐曲,各音有一定的强弱规则。今举实例于下(●表示强音,〇表示弱音,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4表示次强音):

    说明:二拍子的一强一弱;四拍子的第一与第三皆强而第一比第三更强,第二与第四皆弱;三拍子的第一强,第二三皆弱;六拍子的第一与第四皆强而第一比第四更强,余皆弱。又音符的拍子,没有一定。譬如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5,则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6,则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故在第五章内以全音符为四拍而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是假定的。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7

    例32

    凡以始强终弱为一定的规则的小节,叫作“完全小节”,如例32皆是。割取最终小节后面的弱部,而置于乐曲之首,使乐曲以弱声部始而以强声部终的,叫作“不完全小节”。凡有不完全小节的乐曲,其开始一小节与末了一小节相加,必成为一完全小节。下面列举的两个实例,都是以不完全小节开始的: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8

    例33

    除上述的拍子规则及强弱规则以外,还有两种特殊的拍子法,即“三连音”与“切分法”。

    有时在乐曲的一小部分处,要把三个四分音符在一个二分音符的时间内唱奏,或把三个八分音符在一个四分音符的时间内唱奏时,常用弧线连结这三个音符,而标一3字,叫作“三连音”。在《义勇军进行曲》开始的军号独奏中sol sol sol三音奏作一拍,便是一例[2]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39

    例34

    此外还有“五连音”“七连音”等,普通乐曲上不用,故不赘述。

    把一小节内的或跨于两小节之间的一弱部音与一同高的强部音用弧线连结,则强声部移在前面的弱音上,而强弱两部的位置相转换。这方法叫作“切分法”。切分音上所用的弧线叫作“连合线”。连合线的作用,是使同高的两音合为一音而奏唱。故在同小节内的切分音,有时也可不用连合线而把两音改写为时间长一倍的一音符(如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0可改写为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1)。如例35的第三个切分音便是。音符上所用的弧线有两种:连接同高的两音使合为一音的,叫作“连合线”;连接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音,使圆滑进行的,叫作“连结线”,参看第九章。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2

    例35

    音乐上的拍子的数法,叫作“节法”。在演奏器乐(例如弹钢琴)时,口与足空闲,故可用口呼叫一、二、三、四,以数拍子,叫作“呼节法”,或用脚尖踏拍,叫作“踏节法”。在唱歌时,则另由指挥者用徒手或“指挥棒”划拍,叫作“拍节法”。拍节不但计数拍子,又因棒的运动方向和势力而表出音符的强弱,故最适用于团体唱歌。各种拍子拍节时的运动方向如例36所示。凡强声部的拍子,皆取易于着力的方向。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3

    例36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4

    乐曲的进行,除拍子的关系以外,又因其旋律的性质内容等而有宜缓宜急的不同,这叫作“速度”。乐曲的速度,可用中文,但亦有用意大利语标记在曲首的谱号上方的,叫作“速度术语”。速度术语有效力及于乐曲全体的和及于乐曲一部分的两种。其效力及于乐曲全体的,普通所用意大利语有下列数种: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5

    在乐曲中途临时变更速度时,用下列诸术语: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6

    由上掲的临时术语变更拍子后,欲回复原来的拍子时,用这个术语: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7

    还有在速度术语上附加别的术语以规定其意义的,如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8

    最正确地计算乐曲的速度的机械,叫作“节拍机”。

    节拍机如例37。木箱正中有数目表,表上写明40,42,44……至208为止。其下方有摆,摆上端附有可以自由升降的锤子。例如把锤子打在数目表的69处而开动机械,摆就每分钟运动69回;打在125处,摆就每分钟运动125回。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49

    例37

    故要精确标明乐曲拍子的速度时,常不用前述的速度术语,而在乐曲之首标记曲中作为一拍的音符,和节拍机上适合于该曲的数目。例如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0=104,就是说节拍机上的锤子打在104处时摆的单振动的时间,为本曲一个四分音符的时间。然而乐曲上也有并用速度术语和节拍机上的数目的,其记录更为精确。

    第七章 音阶

    无论何时代、何种类、何民族的音乐,都必以“音阶”为基础而作。音乐上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虽然很多,然基础的只有七音,即c d e f g a b,其余的都是这七音的反复。风琴钢琴的键盘上,虽有数十个键板,其实是这七音的数组的连续。不过自左手和右手,由低音而渐至高音,每向右一组,其音高一倍,例如钢琴键盘中央的c1振动数为128,则高一组(在琴上是右邻的一组,在谱表上是上方的一组)的c2为128×2=256,再高一组的c3为256×2=512,余例推。而从c1到c2的八个音与从c2到c3的八个音,其内部关系完全相同,每组的音由低到高,叫作“音阶”。故研究音阶,只要以两同名音(例如c1与c2)之间的八音为对象。这八音间各音高低的配置,有一定法则。音阶就是“保持一定关系的两同名音之间的一组音”。

    两同名音之间的一组音,其各音间有何一定关系?我们可以拿琴上中央自c1至c2的一组音为实例而研究。如下例38所示: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1

    例38

    用上面的C调音阶谱表同琴的键板对照,可看到琴键上自c1至c2的八个音中,除了e1与f1之间,及b1与c2之间没有黑键外,其他每两白键间必介一黑键,共有五个黑键。这黑键是平分两白键上的两音的。如c1与d1之间的黑键,就是把自c1至d1的距离二等分的。故自c1至d1叫作“全音”,自c1至这黑键或自这黑键至d1,都叫作“半音”。而e1与f1(即mi与fa)之间与b1与c2(si与do)之间,则两白键的距离原是一半音,故其间不设黑键。这样一看,可知琴键上各白键形式虽阔狭一律平均,其实有全音半音之别。即自c1至c2中间的距离,按白键计算时共有五个全音与两个半音,并黑键而计算时,共有十二个半音(五全音与二半音,等于十二个半音)。因黑键自己没有音名,故特设两个记号,即升号(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2)与降号(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3)。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4表示升高半音,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5表示降低半音,用以规定五个黑键的名称,例如c1与d1之间的黑键,叫作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6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7,如例39所示。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8

    例39

    例39自下而上,表示各音间的距离。其中e1与f1之间、b1与c2原来为半音(如左方的全音阶图所示),其余各音之间,都可平分为二,而作成如图的半音阶图。这样,就给五个黑键定了名称,于是琴键上一组音的十二块键板,都有名称了。这十二音相当于我国的所谓“十二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59

    例40

    琴键上为什么要有黑键而分半音?因为根据音阶构成的原理,八音的距离生成是不等的(e1与f1之间、b1与c2之间相距一半音,其他相距一全音)。假定以一个半音为一步,则音阶的进行是c1到d1走两步,d1到e1走两步,e1到f1走一步,f1到g1走两步,g1到a1走两步,a1到b1走两步,b1到c2走一步。故倘不设黑键而分半音,两半音的地位固定,不能自由调换了。前已说过,c1与d1等为音名,在键盘上与乐谱上均固定;do与re等为唱名,可以任意上下推移,例如C调则以c1为do, D调则以d1为do。琴的白键,每组中有两处(凡e与f、b与c)是固定为半音的。即如下例所标出谱表上琴键上的各位置,都是固定的半音位置: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0

    例41

    故我们倘要把C调改为D调(即以d1为do),决不能任意在白键上移高一位而奏,也不能就在谱表上移高一位而记。音阶的定则,是第三四两音(即e1f1)之间与第七八两音(即b1c2)之间必用半音,余各音间必用全音。故除了自c1至c2的一组音自然合于定则以外,其他的自d1至d2、自e1至e2等,均不合于音阶的定则。假如现在要改C调为D调,我们必须把f1与c2各升高半音,方才合于音阶的定则。即在谱表上加两个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1记号,在琴键上改用两个黑键,如下例: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2

    例42

    但乐谱上每遇到这两音必加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3,麻烦得很,故不妨把两个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4一并移在谱首,表示以后凡遇这两处的音,都要升高半音。又把第二个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5的位置升高八音或降低八音,以求记谱上的美观,如例43。此即D大调音阶的正式谱表: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6

    例43

    以上所述,不过是要先给读者以音阶的概念及移调方法的一例,故随便举D调为例。总之,所以要费这等手续,都是因为乐谱上的半音的位置与白键上的半音的位置固定,而音阶上半音程的规则也固定,两者各不相容,故想出方法来调解这冲突。即音阶要在乐谱或琴键上推移,非有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7记号(在乐谱上)和黑键(在琴上)的补救方法不可。音阶有大音阶与小音阶两种,各有一定的规则,各调上都可适用。今系统地逐说各调上各种音阶的构造于下:

    一、大音阶

    大音阶的规则,是第三音与第四音之间和第七音与第八音之间必须用半音程,其余的各音间必须用全音程。各音高低的距离如例44(即例39的1)。

    第三编 乐谱的读法 - 图68

    例44 大音阶

    音阶所有的十二个音(在琴上就是七个白键与五个黑键)上,都可作起大音阶来,故大音阶共有十二调。其中C调上的音阶是自然的,故名“自然大音阶”,其余各调上的大音阶,都须把其中几个音升高半音或降低半音,方合于大音阶的规则。其用升高半音的方法的叫作“升种大音阶”,用降低半音的方法的叫作“降种大音阶”。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