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一八七〇年普法战争的时候,印象派的首领画家莫奈去巴黎,避乱于荷兰。荷兰是早与东洋交通的国家,其美术馆中收罗着许多东洋画。莫奈在彼地避难,常在美术馆里消磨日月。偶然看见了日本的广重的版画,北斋的富士百景(日本画为中国画之一种,详后文),受了一种强烈的刺激。因为东洋画中的大胆而奇拔的色的对照,有一种特殊的强烈的谐调,在看惯不痛不痒的西洋画色彩法的法兰西人看来,直是一种灭法的唐突的对照!然而一种异常的轻快、清新、力强的感觉,又为从来的西洋画上所未见。于是莫奈深深地受了感动,再三地玩赏,终于从这等画的特色上得到了暗示,开始用最明快最灿烂的色调来作画,这画风就叫做印象派。

然而西洋人一向看惯灰色调子的画,一旦见了像印象派那样的鲜明热烈的色调,当然要惊讶。他们指斥印象派为异端,群起而攻击之。然而莫奈一班同志画家不顾众人的反对,只管深究自己东洋风的画法,努力实行自己的主张。他们在诽谤声中开自作展览会,会中的作品大都用“印象”二字的画题,例如《日出·印象》《春郊印象》等。于是报纸上就有嘲骂的评文,题曰“所谓印象派展览会”。莫奈等本来只有主张,没有派名,就承认了这嘲笑的名称,从此西洋绘画界始有“印象派”的名词。于此可见印象派是欧洲画界的空前的大革命。而这点革命的精神,全从东洋美术上得来。

《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日本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作品

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 图1

这不仅是我们东洋人的话,欧洲人自己也曾这样自白。近代美术史家穆特(Richard Muther,生于一八六〇年,欧战前数年逝世)在其名著《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史》中这样说着:“日本美术对于欧洲美术有深大的影响,是无可疑议的事。欧洲的版画,从日本的色刷上所得不少。配列色彩的斑点而生的快感,或用色彩为装饰,作成自由的全局的谐调等技巧,都是从日本画家习得的。”“然印象主义在色彩观照的点上所蒙东洋影响并不甚深。马奈(Manet)所屡试的奔放的构图,可说是西班牙画家戈雅(Goya)得来的。戈雅的作品中,例如描着幽灵地飞来的可怕的犬的头的画,已经可说是从日本画的构图法上得到要领的了。”“至于布局开放的大家,到了德加(Degas),完全是一个日本画家了。从来支配欧洲艺术的美的标准,被他完全颠倒。马奈注重集中的布局,至于德加的作品,则是规则的建筑的组织的正反对。他用奇特的远近法,行大胆的割离,施意想不到的省略,竟使人不信其为绘画,而但觉一片的对象。这种大胆的手法,假使他没有后援于欧洲以外的异域,恐怕不会试行的。”穆特又赞美日本的浮世绘,谓西洋近代绘画蒙浮世绘的影响甚多。

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 图2

《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作品,现藏于法国巴黎马蒙坦美术馆

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 图3

《芭蕾排练》(Rehearsal of the Ballet),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作品,现藏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博物馆

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 图4

在这里须得加叙一段插话,即日本画与中国画的关系。如上所述,近代西洋画都是蒙日本画的影响的,却并未说起中国画。这是因为日本画完全出于中国画。日本画实在就是中国画的一种。这也不仅是中国人的话,日本人自己都这样承认。现代日本老大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的序文中说:“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父母。不懂中国绘画而欲研究日本绘画,是无理的要求。”又现今有名的中国画研究者伊势专一郎也曾经这样说:“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其绘画也由中国分支而成长。恰好比支流的小川的对于本流的江河。在中国美术中加一种地方色,即成为日本美术。”故日本绘画史在内幕中几乎就是中国绘画史。其推古时代的佛教画,是我国元魏、后齐的文化的余映;飞鸟时代的绘画全是初唐(高祖)时代的影响;奈良时代的绘画全是盛唐(玄宗)时代的影响。且自推古天皇至此,二百年来,不绝地与中国修好;每年遣唐使,派留学生,到中国来参仿文化美术,恰与现在中国派出东洋留学生一样。故其国的文化美术,一如中国。此后的王朝时代、藤原时代,也无非是晚唐、五代的影响;镰仓时代、足利时代,都是宋元的画风。至德川时代,受明清的画风的刺激,绘画大为发达,艺苑繁盛,诸派蜂起,有名的所谓士佐派、光琳派、浮世绘派、长崎派、南宗派,都不外乎明清美术的反映。此等画派渐渐发达展进,就成为华丽闹热的近代日本画坛,而远传其影响于西洋的印象派。这样看来,中国画与日本画的确有像“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系;然而现在的中国画坛似乎远不及日本画坛的闹热。岂“父母”已经衰老了么?

现在请回到本论。这样说来,印象派绘画的确是受中国画的感化的。即使不讲这等事实与论据,仅就其绘画的表现上观察,也可显然地看出其东洋画化的痕迹,即第一是技法上的感化,第二是题材上的感化,请分别略述之:

第一,在印象派绘画的技法上,如前所述,色彩的鲜明,构图的奇特,全是模仿中国画的风格的。原来中国画只描阳面,不描阴影;西洋画则向来兼描两面。利玛窦最初把擦笔照相画法传入中国的时候,对中国人说:“你们的画只画阳面,故平板;我们的画兼画阴阳两面,故生动如真。”(注意:这生动不是后述的气韵生动的意思,乃是低级的绘画鉴赏上的用语。)中国画确是只画阳面的,唯其如此,故中国画比西洋画明快得多。印象派画家不欢喜在画室中的人工的光线下面作画,而欢喜到野外去描“光”,故又名“外光派”,外光派就是专描阳面的画派,就是取东洋画的态度。试看其鲜明的原色,大红大绿的单纯的对比,为西洋画上从来所未见,如东洋画中惯用的色彩法。又在构图上,向来西洋画画面大都是填塞得非常紧张的,东洋画则画面大都清淡疏朗,如梦如影,来去无迹。这点手法,也被印象派画家模仿去。莫奈在一片水上疏朗地点缀几朵睡莲,使我看了立刻联想到友人家里挂着的描两枝白菜的立轴。

第二,印象派绘画在题材上所蒙东洋画的感化,即风景画的勃兴。这与前项有因果的关系,即不欢喜室内的人工的光线而欢喜描外光,势必走出画室而到野外来描风景。研究东西洋绘画的题材的差异,是颇有兴味的事:即中国画自唐宋以来以“自然”为主要题材,“人物”为点景;西洋画则自古以“人物”为主要题材,“自然”为点景;两者适处于正反对的地位。例如唐宋以后的中国画,最正格的为山水画,山水画中所描的大都纯属广大的自然风景,间或在窗中或桥上描一人物作为点缀而已。西洋画则自希腊时代经文艺复兴期,直至印象派的诞生,所有的绘画,没有一幅不以人物为主题,间或在人物的背后的空隙处描一点树木景物,作为点缀而已。这差异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何处?我想来一定是人类文化思想研究上很重大而富有味的一个题目,但现在不暇探究这种问题。

1.印象派受东洋画的影响 - 图5

《睡莲》(Water Lilies)系列作品之一,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现在我所要说的,是西洋画一向以人物为主题,到了印象派而风景忽然创生,渐渐流行、发达、占重起来,竟达到了与中国画同样的“自然本位”的状态。试看现今的洋画展览会,全不描一人物的纯粹的风景画多得很。在看惯山水画的中国人觉得平常;但在西洋这是近半世纪以来——印象派以来——新近发生的现状。他们一向视风景为人物的“背景”,到了印象派而风景画方才独立。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题,例如《麒麟阁功臣》图像,《凌烟阁功臣》图像,《女史箴图》卷等皆是;但到了唐朝的玄宗皇帝的时代,即一千三百年前,山水画就独立。西洋风景画的独立,却近在五十年以来。在这点上中国画不愧为西洋画的千余年前的先觉者。

如上所述,可知印象派艺术从中国画所受得的暗示与影响的深大,足证中国画在现在艺术上的胜利。然中国画所及于现代西洋艺术上的影响,不止这一点;对于后来的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的影响还要深大明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