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人
林赛一家并不是个案。成千上万在郊区长大的年轻人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离开家乡,而后留在城市工作并成家立业。
这些“新城市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经济富足。与汽车和后院露台相比,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移动设备。他们代表了一种加速新场景时代转型的重要趋势。
他们正在改变所在城市的特征和韵味,对抚养孩子的关注正在促使他们寻求更安全的道路环境和更好的教育条件,而场景设备在这些方面都在起一分作用。
“二战”结束后的60多年时间里,每代人都遵循着从城市迁往郊区的规律,而新城市人正在扭转这一趋势。如今,新兴的这代人大多选择更精彩刺激的城市环境,而非被草坪篱笆簇拥的独栋住宅。
新都市主义正在改变美国的人口发展趋势。根据包括美国人口统计局和布鲁金斯学会所做的多项报告,多年来的趋势显示城市人口越来越年轻富足,而郊区则面临着人口萎缩、老龄化和贫困化等问题。
新都市主义者所引领的场景生活使得城市按照场景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和重建。目前已有数以千万计的新都市主义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在未来数年间,移动设备连同传感器、大数据、定位系统和社交网络,对新都市主义者如何工作、养育家庭、交通、购物、通信、学习和保健来说,都将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会对政府和政治产生影响。
有车族和希望有车的人数会减少。同林赛一家一样,他们出行会选择步行、自行车、小轮摩托车、滑板、公交以及汽车共享服务。
林赛认为城市繁荣离不开场景力量。“我可以看到汽车地位的下降和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他说,“你不用开着车转来转去寻找某人。社交媒体帮助人们找到趣味相投的人。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对城市生活举足轻重。”
当然,这将在未来两代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使城市产生巨变。新都市主义者期望并将从市政府那里获得更多帮助。云技术将降低有关成本,并且方便政府更广泛地发布信息,与选民进行可扩展的对话。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
当然,要成为一个真正开放、有求必应的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我们看到一些有远见的市政府时,我们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新都市主义者积极主张道路安全、降低污染、政府透明和社区行动。他们将场景技术视为促进改变的强大工具。
他们的购物习惯(包括本地购物)也逐渐变成以移动设备为中心。他们支持并采用新型服务,允许本地商户把商品运送到他们在市区的家门口。
新都市主义不仅在纽约和旧金山等文化中心落地生根,同样也出现在匹兹堡和底特律等已经被人遗忘的地区。据报道,俄亥俄州东北部城市扬斯敦的年轻人数量就在显著增长,部分原因就在于当地的一家科技中心提供了三百多个就业岗位,员工主要为大学毕业生。即使是克利夫兰这座于2010年被评为全美幸福感最低的城市,也因为理想的人口因素而出现了复苏。
30岁的艾莉森·佩尔茨成长于俄亥俄州的郊区,在获得一份互动营销工作后搬到了克利夫兰。2011年她在克利夫兰的市中心租下了一个面积为8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
“克利夫兰正在迅速发展,”她说,“这里有一种社区意识。居民都把街道和公园视为我们自己的后院和游乐场。我们也支持本地商业。”
新都市主义者使城市再次复兴。剧场、音乐会、手工艺品展销、农贸市场和夜生活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城市基础设施老旧。美国很多城市都由于年久失修而变得破旧不堪。据估算,仅国家道路、桥梁和建筑物的维修费用就高达3.6万亿美元,而且大多数需要维护的基础设施位于城市中心及其周边。
很多新基础设施项目不仅能够按时完工而且还能控制在预算内,这一点在近代城市发展史上几乎史无前例。能够实现这一改变的核心是两大场景技术:开放云服务和三维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