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该与人相争

    有人认为,在社会中,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有斗争。更有甚者认为:要是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就应该把你的左脸再伸上去让他打。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不论谁对谁错,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各抒己见。

    我个人的观点是,斗争不应该完全被禁止,在某些情况下,斗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社会上,有些人说我太圆滑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我只是不喜欢做无谓的斗争,也从来没有把绝对避免斗争作为我的处世原则。

    《孟子·告子下》中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正像孟子所说的这样,大到一个国家,如果它想要全方面地健康发展,那就必须在工业、商业、文化、技术以及外交等各个领域始终坚持与外国竞争的必胜信念。注意!我强调的是竞争,而不是剑拔弩张的斗争。小到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竞争意识,那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就算是侥幸取得了成就,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中国人常说的“居安思危”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教导晚辈的前辈分为两种:一种是温和型的,无论什么时候,他们从来不会对晚辈恶语相向,更谈不上责备和过分要求,他们始终都如春风般地对晚辈谆谆教诲着。事无巨细,一切都以庇护晚辈为前提。这样的前辈自然会受到晚辈的喜爱,而且还能得到晚辈如对待慈母般的敬仰。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好是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讨论。

    另一种人,正好与之相反,是属于野蛮型的,这一种前辈似乎视晚辈为上辈子的宿敌,稍有一点失误,他们就会大发雷霆,严词训斥,一点情面都不留。这样的前辈往往都没能在晚辈心里留下个好名声,总是会受到他们的怨恨。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又真的不能带来一丁点儿好处吗?这点也值得我们青年朋友们认真思考一下的。

    晚辈们犯了错,做前辈的极力维护也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除了一味的庇护而什么都不再说和做的话,那对晚辈就真的好吗?试想一个人,他每次犯了错,总会有个人既不责备他也不教育他,还热心地为他收拾残局,久而久之,他是不是就会养成一种不负责任、骄傲浮躁的性格呢?他总会认为自己无论犯了多大的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定会有人过来替自己解围的,在他看来,他已经可以为所欲为,还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了。骄傲自满、轻浮、粗心大意和没有责任心成了他处事的态度,而这些也为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最终使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打击就会被彻底击垮。

    如果换作遇到是第二种前辈,作为其下属的晚辈应该是在任何时刻都不敢有所怠慢的。他们会谨言慎行,时刻谨记做事要小心仔细,尽可能的不让作为上司的前辈找自己的茬。而且,更有一些前辈除了会挑晚辈的错之外,有时甚至连晚辈的父母也会牵连其中,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恶毒话也随时会蹦出来。面对这样的前辈,晚辈一定会想到如果自己犯错,不单会让自己难堪,而且也会让父母颜面扫地。所以,发奋进取就成了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