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希望在于努力
大正二年(1913年),我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虽然这几年来我尽力避开一些杂务,但还是没办法让自己闲下来,我还在经营着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银行。可见,即使人老了,也还需要活动。任何人,不分男女老少,如果没有上进心,那就很难有所成就,国家也会因有了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国民而不再有所发展。
我平常都是以积极上进的人为榜样,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怠慢。我每天坚持在7点钟以前起床,尽量接见来访客人,不论人数多少,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一一接见。像我这样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都能做到这样,年轻人就更加应该勤奋上进了。懒惰终究是懒惰,到头来决不会得出什么好的结果来。比如坐着干活要比站着干活舒服,而躺着似乎又要比坐着舒服。可坐久了,人会膝盖疼;躺久了还会腰酸背痛。懒惰的结果还是懒惰,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懒。因此,我奉劝大家一定要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世人常说要提高智力,要学会审时度势,这的确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想要了解时势,就要先增加知识,提高智力,才能满足这一需求。但是,如果丰富了学问和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那也只是毫无用处。所以想要发挥知识的力量,必须要学会实践,不然再多的知识也是死的。同时,这种活学活用也不能是一时的,必须以此作为一种能力,终生利用。
大凡上进取心很强的国家,国力也就越强盛;反之,越是懒惰的国家,国力也就越衰弱。一人上进,就会影响周围的人也上进,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一个地方上进,就会影响一片区域,从而形成一个国家的好风气;一个国家上进,全世界都会争相效仿。所以,每个人都要谨记,我们不是在为了个人而追求上进,而是为了一片区域,甚至于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
知识是作为一个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不过,认为光靠学问和知识就能得到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论语》中有个例子,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孔子回答道:“是故恶夫佞者。”也就是说,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对于子路的话,我表示很赞同,学问绝不只限于光坐在桌前读书。
总而言之,学习和工作在于平时的努力。例如,有人平常不注意卫生,一旦生病了就跑去找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可认为医生什么时候都能为你治病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医生一定会告诫病人,要注意卫生。因此,我很希望大家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并且平时多注意周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