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贡献

    东照公(德川家康)之所以得到世人的敬仰,是由于他在神道、佛教和儒教以及各个领域所做的贡献。他做过很多的调查,希望能借助这些摸索出成功之道以谋求国家的兴盛和繁荣。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点,历史学家们有不少好评。他在文学和政治领域所做的贡献,一直以来都是我深为敬佩的。在佛教上,他一开始让一个叫楚舜的人负责,由于那个人造诣不高,所以东照公不太器重他。后来是由一个叫南光坊天海的主持的。在儒学方面,他首先聘任了藤原惺窝,随后又聘用了他的弟子林道春。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后人尊称他为官方儒学者,并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流派。东照公对儒教非常重视,并且大力推崇。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历史书上常常介绍他熟读《论语》和《中庸》的事迹。并且还有一篇杂有平假名写的《神君遗训》的文章,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句话:“人的一生,犹如负重担而行远道,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是出自东照公的遗训里的,这也是他熟读论语的证据。《论语·泰伯》里面曾子说了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用东照公的话来讲就是:“人的一生犹负重担而行远道”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差不多。在他的遗训结尾还说“不及胜于过”,这句也是出自孔子的话“过犹不及”,他在这里强调而为“胜”。以上的这些,都是东照公引用《论语》的例证。

    在道德方面他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元龟,天正年间,日本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当时人们对文学兴趣已经荡然无存,更别提什么仁义道德了。然而东照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着手于文学的振兴,他决定采用朱子的儒学。

    经学一派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而林家却能彻头彻尾地把儒学发扬光大,东照公的用心良苦实在是令我敬佩不已。

    他不仅仅是只注重仁义道德主义和文学的发展。更加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佛教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初皈依了广三河的大树寺,并且和这里的僧侣们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但是大树寺是属于净土宗的。再后来,他招用了一位芝增上寺的主持。到后来,他有转移到骏河之后,又任用了金地院的崇传、承兑等人。再到后来,他才接受开辟东睿山的南光坊天海的指导。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天海实在是僧侣里面的英雄人物。说是英雄或许有些过分夸张,怎么说他也是僧侣中数一数二的杰出人物。他是一个精力非常好的人,足足活了126岁。比大隈侯预想的还要多出一岁。东照公非常信奉天海禅师,经常向他讨教佛法。

    最近我读了南光坊天海的传记,书里面也有提到,东照公在骏河的时候曾多次和天海禅师交流佛法,那些数不尽的年头里到底有多少次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据天海禅师的记载,在某一年的三个多月里,竟然有六七十次之多。即便在他卸任以后,身在江户也时常和天海禅师有书信往来,迁到东京以后也是这样。

    他不像平常人一样,在茶余饭后打发无聊才做这些事,而是一有空余时间就回去聆听佛法。在《德川实记》中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但是很多地方都讲到了他向南光坊天海咨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