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风气的作用
师生之间理应是重情谊,相亲相爱的关系,这在地方学校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就我所听到的,在东京中部的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淡薄。举一个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好的例子。看起来几乎像是以往曲艺场听听相声一样,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如说哪个人课讲得不好,哪个人讲课拖拖拉拉等,更有的是专挑缺点的。虽然不能说过去的师生感情都很密切,但孔子有三千弟子,他们很可能不一定能经常见面,经常进行谈话的,但其中精通六艺的就有72人之多,这些人看上去是常同孔子谈话的,这72人是完全受到孔子人格的感化,以这种师生关系为例来要求可能有些过分。现今,虽然说中国并不强盛,依然以儒教为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轻视儒教。反过来说,不能因中国好了,就去尊重桀纣。我认为,孔于对弟子的引导方法,对为师者、为弟子者间的关系而论,实在是极好的典范,纵然这种关系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日本德川时代,师生之间的感化力也很强,情谊深厚,这一点,可以看看熊泽蕃山师事中江藤树的情形。蕃山是一位相当清高的人,可谓是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连天下的诸侯也不放在眼里的人,他虽然臣服于备前侯(池里光政),但也在施政上是很有见地的人。但在中江藤树面前,他很像一个小孩,忍了三日之后,受他的诚意所感染才收他为弟子。在近代,也有佐薛一斋感化弟子的故事。另外,广濑淡窗也一样。我所知道的虽都是汉学先生,但弟子与老师的关系,却是全身灌注了过去的风气亲近相处。可是,现在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几乎成了像上曲艺场那样的关系,我对这种无法满足的风气,不能不感到忧虑。当然,不能不说是老师的不好。只有在德望,才能、学问、人格方面再进一步,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仰之情,所以在这里,不能不说老师是有缺点的。
但是,我想学生的素养也非常不好,一般的风气是,对于老师,缺乏尊敬。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我觉得英国这个国家的师生关系,并不像日本现在的样。当然,在日本,也有优秀的教师,没有像我现在所讲的那种情形,有些方面,可能也有像中江藤树、木下顺庵这样的人,不过为数极少,由于现在处在过渡时代,一下子涌现了大量的教师。当然,如果为产生这些弊端加以辩护,当然是有话可说的。但是,我认为既然要教授人,自身就应注意多加自省。同时,作为另一方的学生,也要以十分尊敬的心情,保持同老师之间的感情,如果在学校中各位教员能常接触学生,那么即使不能做到美化风纪,至少也能防止不良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