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来看,一个有着线性时间轴的绘画展,你就会发现碎片化的作品后面会有一个隐形的价值系统在起着连接作用,这个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状态的稳定与非稳定,能量交换的开放与封闭,还有自身的量变和质变,时间会向系统的某个变化临界点敞开。无论是西方绘画的500年还是中国绘画的1000年,我们都能观察到作为价值系统延伸和表达的绘画,有着同样的系统属性。
回到标题,以上的絮语并不代表我们,我只是展览的观者之一。之所以说“我们”,是因为有杜鹏飞馆长的提议,有马萧博士的串联,才会有我的同行以及风华正茂的青年画家和学者共同参与的这本文集。其中,各位的文字未必会一一对应西方绘画500年展中的具体样本,但我觉得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当下的语境中理性面对那个既熟悉又陌生,既相近又遥远的视觉经验和集体记忆。
2019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