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于对象的侧面线条和修长颈项、玉质肌肤体态,萨金特在草图中便瞩目于此,一再描绘。正稿中选用黑色丝质长裙和暗沉背景,也缘于此。然而,这种逾越使《X夫人肖像》在沙龙中遭遇了如潮的恶评。萨金特坚信此画是他的最佳肖像作品,但压力之下,不得已迁居伦敦。

    伦敦不是心血来潮的念头。萨金特兼有法国、英国、美国的交际圈,巴黎之外,伦敦是最佳的链接点。另一重考量是,秉持世界主义的前辈,海外美国人的精神领袖,少年即赴欧游历的作家亨利·詹姆斯,最终也将落脚处选在伦敦。早在1882年前后,萨金特已经向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amy)、格罗斯文纳画廊(Grosvenor Gallery)和美术协会(Fine Art Society)呈交作品,投石问路。

    萨金特坚信此画是他的最佳肖像作品 - 图1

    图3 萨金特《维克斯三姐妹》 1884年 布面油画 137.8cm×182.9cm英国谢菲尔德城市艺术画廊藏

    早期英国肖像作品《维克斯三姐妹》(The Misses Vickers )(图3)三位主角来自旅居巴黎的英国家庭,这图式仍是法国的—柔和的色调,险要的构图(abrupt cropping),压缩景深,含混的情境—既不合英国批评家的胃口,对大部分英伦世家来说,也无吸引力。迁往伦敦的前三年中,萨金特的画室乏人问津。除了为维克斯家庭所作的两件大型肖像作品和六张习作,萨金特的客户仍是远嫁伦敦的美国名媛:

    普雷法尔女士(Lady Playfair),来自显赫的波士顿家族;

    菲普斯夫人(Mrs Wilton Phipps),闺名杰西·珀西·巴特勒·邓肯(Jessie Percy Butler Duncan),美国银行家、铁路巨头邓肯(William Butler Duncan)之女;

    马森夫人(Mrs. Alice Mason),来自波士顿;

    狄克夫人(Mrs. Archibald Douglas Dick),闺名伊莎贝拉·帕罗(Isabelle Parrot),维吉尼亚银行家约翰·帕罗(John Parrott)之女;

    真正属于英国上流社会的肖像—以尺寸看,不过是小品,而非正式订件—仅有为《金银岛》的作者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斯所作的两件,挥洒灵动,仍然关联了美国的人脉:作家的太太,也来自美国。

    英国的评论,并非无视萨金特的高超技巧,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构图;二是流于表面。1885年,送呈皇家艺术学院的《普雷法尔夫人像》被批评“喧闹,既不优雅,亦不庄重”,1885年《马森夫人像》在格罗斯文纳画廊展出时,《艺术杂志》评价道:“有特点,有风格,背景帷幔用笔阔大、娴熟;是法国风格的上乘之作。”但此画令像主相当不满,展览时画作未上光,位置高,亨利·詹姆斯也在私信中表示不可理喻:“马森夫人的眼神令人不快,我从未见过她本人有如此的眼神。”送呈第二届新英格兰艺术俱乐部展览的《韦德夫人像》(Mrs. Cecil Wade )笔法挥洒,远处窗户透出的光影闪动,拓展了画面的纵深,是莫奈的影响,但《泰晤士报》称“构图怪异”,《观察家》称“缺乏深度—任何人都能认出画中人物,但无人能了解她”。

    连续的恶评使萨金特大受打击,一度想放弃绘画。恰在此时,一份来自美国的邀约送到手中。新艺术比如印象派首先获得转机的美国,同样为萨金特提供了机会,何况他本来就是美国人。得益于萨金特二十岁时的决定,这一身份及背后的关系网—旅欧美国人大多属于中上阶层,分享近似的阅历、品位和人脉—为他在母国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这份订件便来自尚未谋面友人的推介,邀他为纽波特的玛昆德夫人(Mrs Henry Marquand)画像(图4)。此前,他在巴黎为同胞所作的画像已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展事中受到关注,萨金特归国,戴着法国文艺使者的光环。彼时,欧洲尚是镀金时代美国人的理想国,出生于佛罗伦萨,习艺于巴黎美院、定居于伦敦的美国人萨金特,不仅意味着高妙的技巧、欧陆的文艺正脉,还意味着最新的时尚与潮流。

    除了以上优势,萨金特为玛昆德夫人的画像把握住了美国本土居民珍视的气质—不同于法国的散漫、英国的矜持,美国的华服下,自有一种新贵的朴实之感—夫人的围巾,与惠斯勒笔下《母亲》的头巾并无区别,齐彭代尔黑色扶手椅,均显示一种新教的节制。较之萨金特欧洲时期的订件,玛昆德夫人年长得多,因年龄而生的沉稳,呼应着这朴实、节制,极好地贴合了美国上流社会的价值观。

    这幅作品为萨金特打开了市场,画像的邀请纷至沓来。半年中,萨金特共绘制了四张全身肖像及三张半身像,加上头像胸像共计22件,在翌年波士顿圣波托费俱乐部(St. Botolph Club)展览中亮相。此次展览极为成功,口耳相传的赞誉,将他的影响力扩散至纽约。其中,为纽约新贵设计住宅的建筑师斯坦福·怀特(Stanford White)居功至伟,另外两张佳作《德比夫人像》(Mrs. Richard H.Derby )和《范德比尔特夫人像》(Mrs. William Henry Vanderbilt )皆得缘于他的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