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第二排中间的是日本现代绘画的先驱—黑田清辉。他创建了日本研究西方绘画的组织—白马画会。白马画会的成员是当时日本的精英知识分子,他们将自己定义为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照片中人物大多都是白马画会的成员。1884年黑田清辉去巴黎学习法律。在巴黎的头两年,他接触到了许多留法的日本艺术家以及日本画商林忠正。在他们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开始艺术创作,并在1886年转到巴黎学院派画家拉斐尔·科林(Raphael Collin)门下学习正统的西方古典绘画。在科林的画室,黑田与久米桂一郎成为好朋友(也就是照片中坐在黑田左边的人),他们在巴比松附近的艺术家聚居地—格蕾兹村开始尝试外光画法。久米的作品《摘苹果》(Gathering Apples )(图26)就作于这一时期,表现了小村人们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黑田还学习了其他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米勒的乡村风格,巴斯蒂安—勒帕热(Bastien-Lepage)的自然主义,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的壁画等等。有意思的是他避开了印象派,虽然他自己很感兴趣。因为他的老师科林是一位传统的学院派画家,不认可印象派。科林喜欢的主题是女性裸体和女性肖像。他的作品《弗洛雷亚尔》(Floreal )(图27)就表现的是在一个自然场景下理想化的女人体。这件作品在1886年的法国沙龙中展出。黑田清辉1989年的作品《树下小憩》(Rest Under the Tree )(图28)是回国五年后画的,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科林的作品。但是人物的自然姿态和整幅画面的光影,甚至对角线式的构图都明显受到印象派的印象。

    Gathering Apples - 图1

    图25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的日本艺术家前排:日本艺术史家岩村透中间左起:久米桂一郎、黑田清辉、合田清后排左起:佐野昭、和田英作、冈田三郎助、小代为重

    Gathering Apples - 图2

    图26 久米桂一郎《摘苹果》 1892年 布面油画115.2cm×87.8cm 日本东京久米美术馆藏

    黑田清辉和久佐桂一郎是第一代日本留法艺术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了解印象派,并在19世纪90年代回国后任教于东京美术校的西画科。东京美术学校是当时所有日本学习艺术的年轻人梦想的学校,培育了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回到日本后,黑田清辉的作品显示出强烈的印象派特点,例如《舞妓》(图29),画面中有长长的笔触,构图也趋向平面化。事实上,黑田清辉的很多作品都展现出新颖、大胆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但是这一阶段很快就终止了。之后他创作了一批日本主题的绘画,用的是科林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中,日本的审美感受和个人特点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

    Gathering Apples - 图3

    图29 黑田清辉《舞伎》 1893年 布面油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Gathering Apples - 图4

    图30 藤岛武二《游艇》 1908年 布面油画33cm×23.7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藏

    黑田清辉的学生冈田三郎助、和田英作、白滝几之助、藤岛武二等擅长画女性肖像和风俗画。冈田三郎助、和田英作在黑田的介绍下,去巴黎跟着科林学习过绘画。藤岛武二去了巴黎和罗马,开始以印象派风格画女性肖像和风景。1908年的《游艇》(图30)就是用快速的笔触和近景的视角创作的。藤岛武二非常崇拜夏凡纳,最终投入到更为装饰性风格的创作中去。

    藤岛武二的学生山下新太郎以擅画女性肖像闻名。1908年,在巴黎学画时期创作了《看书的女人》(Women Reading )(图31),截取式的近景构图、明亮而和谐的颜色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1909年,山下新太郎和梅原龙三郎一起造访了雷诺阿的工作室,梅原龙三郎还成为雷诺阿的入室弟子。他1933年创作的《坐着的人体》(Sitting Nude )(图32),在表现主义的风格和大胆的色彩之外似乎还能看到雷诺阿的影响。

    儿岛虎次郎吸收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风格,后来发展出了自己的方向。他一开始跟着黑田清辉学习,后受大原孙三郎的资助去巴黎学画,并游历欧洲。他给大原画过一张肖像,用的是印象派的风格(图33)。1920年,儿岛虎次郎和朋友斋藤丰作一起去吉维尼拜访了莫奈。同年,他创作了两幅《牵牛花》(图34,图35)。斋藤丰作和儿岛虎次郎一样,从东京美术学校去巴黎学画。他对科林的画风不感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印象派风格的绘画创作中去,他留下了一些点彩风格的作品。《夕阳下的小溪》(Stream in the Evening Glow )(图36)是其代表作,画面强调了笔触,蓝绿色调的河水与暖色的天空形成对比。由于日本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气候、地理位置文化及传统,这种外来风格如何转化到日本语境中去,是这些艺术家们思考的问题。在他们的作品中,印象派正在经历着一场日本化。

    五、结语

    印象派是西方艺术在19世纪发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这种转折,通常画史认为是绘画内部生的裂变。正如格林伯格所指出的:现代主义绘画的核心是从三维错觉空间走向平面性。基于这一脉络,格林伯格认为马奈是第一位现代主义画家。从马奈开始,到莫奈与塞尚,再到毕加索、蒙德里安,画面不断压缩深度空间,从而逐渐走向平面化。

    事实上,现代主义的发展除了绘画内部的自我革新之外,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日本艺术和摄影。日本版画在19世纪后期对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令欧洲艺术家获得了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日本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力远大于摄影。摄影的方式对西方艺术家来说并不陌生,16世纪欧洲就有了供绘画使用的“成像暗箱”。

    德加曾坦承认正是因为接触了日本版画,他才真正了解绘画的含义是“一种观察形式的方式”。如果没有日本版画的启发,莫奈和其他艺术家也许不会这么迅速而透彻地领悟到看待世界的新视野。日本版画将他们从古典大师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并寻求新的艺术理念与观察方式。印象主义最早的支持者西奥多·迪雷认为:“在日本书籍传到我们这里之前,没有一位法国艺术家敢坐在河岸边写生,在画布上直接地画出红色的屋顶、洗白了的墙垣、绿色的白杨木、黄色的道路和蓝色的河水。”

    日本版画不仅影响了印象派,对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世纪之前,东方艺术对西方人而言是一种充满着幻想的异国情调,很少有人想去了解其遵循的艺术规律。直到19世纪中期开始,才有西方艺术家愿意谦卑地学习非西方艺术。自此以后,几乎19世纪晚期的重要艺术家都受到这种影响。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一波又一波非西方文化的影响,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到了20世纪,东西方艺术的交流更为频繁,艺术家对于不同文化的汲取变得更加容易,已经“不再被当作惊奇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想,这并不意味着交流的作用失去或减小了,相反,这更加促进了艺术家思考如何选择以及更深层次地吸收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