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资福利
虽然衡量一个律师成功与否的指标有很多种,但律师的收入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当然,收入的高低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尽管如此,社会还是会有大致的共识。例如,2005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当你刚满30岁,同龄人月收入不过两三千元,最多六七千元的时候,你的月收入却能达到5万元。我想是不会有人说你的收入不高的。
一个律师收入的高低与各种因素有关,包括家庭背景、机遇、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家庭背景是一个特殊的因素,它主要和我们的基因有关,是我们出生前就决定了的,我们不能选择。例如,我大学毕业仅两年,就听说一位同级的同学当律师发了财,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实事求是地说,我和这个人并不认识,仅知道有这样一个人而已。因此对他如何成功,我不了解,也不敢妄评。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地位很高的父亲,这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拥有的幸运,我们只能够而且最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这个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肯定,我们的收获总是能和我们的努力成正比,虽然这需要付出时间、毅力和耐心。
律师事务所的工资水平参差不齐,支付方式主要是按月支付固定工资的授薪律师和自负盈亏按照案件提成的提成律师两种。提成律师这里就不说了,一般是属于自己有独立案源的。在国际律所做律师,一般都是授薪律师,由合伙人,也就是律师的老板解决案源问题,然后交给律师去做。国际律所,尤其是美国律所一般比较肯在律师身上投资,一般无一例外地实行每年13个月的工资制度。当然,国际律所内不同律师间的工资差别也很大。如,在美国律所,被派到中国代表处工作的美国律师的工资经常远远高于本土律师。每一个律师事务所可以给律师工资的多少,由前述各种因素决定,同时各个律师事务所一般都有成熟的授薪制度,如刚刚参加工作的律师可以授薪多少,有1年工作经验的律师可以授薪多少。但是随着很多国际律所在中国的本土化,授薪制度也日见灵活。在求职时,作为求职者,你需要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正确的评估,以备在和雇主讨价还价时,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实事求是地说,具体到每个所,无论是国际所还是中国所,工资都是核心机密,除了老板、少数财务人员以及劳动资源部门的人员,其他人并不知道。此外,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雇用合同,一般也要求对薪资保密。虽然如此,我们也是总能够从各种途径了解一些零散的信息。我所知道的,从月薪人民币2万、3万、5万、甚至12万的都有。
相比之下,国内所工资要低得多。总体而言,同样是律师,即使是国内知名的大所,律师工资一般都只可能从人民币5000元起步。而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国内所,可能仅有一两千元的基本工资,有的甚至没有工资。
除了薪水以外,就是福利。国际律所的福利相对较好。按照中国法律,国际律所在中国的代表处不得在中国直接雇用律师或其他工作人员,而必须通过类似于外国企业服务公司这样的机构雇用。然后再由这些服务机构将员工派遣到用人的外国律所。具体方式是:国际律所对律师面试;达成意向后,国际律所向律师发offer(姑且翻译成“录用函”);律师在录用函上签字;由外企服务公司与律师签订劳动合同。国际律所除给律师购买“三险一金”外,还有其他福利,虽然具体到每一个律师事务所会非常不同。如有的律师参加国际会议,所里会统一购买高额的意外伤害险,还会有统一的医疗救助联系方式。有的国际律所给律师买的医疗保险可以百分之百的包括医疗费用,而个人无须支付,甚至垫付一分钱,包括各个医院设立的收费比较高的特殊医疗门诊。在住房公积金方面,有的国际律所通过政府特别批准,缴纳比法定公积金高的公积金,使律师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国际律所另外一个比较好的福利是带薪休假制度,一般每年从15天到20天不等,个别所甚至达到25天,1年几乎有1个月不必工作。此外,除了享受中国“五一”、“十一”、新年等假期外,国际律所一般在圣诞节、复活节也放假。
对比而言,有许多国内所,甚至较大的所,不与律师签订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法》公布施行后或许会使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也就没有建立所谓的“三险一金”等。
此外,也有国际律所每一年会给律师一定数额的年度奖金。但具体的数额不得而知。不过据我所知,发放年度奖金的国际律所较少,金额占工资的比例也不会太高,所以在国际律所找工作时,主要还是应当将工资谈好,而不要指望年度奖金。